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八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武汉科技大学召开
2023-11-13 09:38:00
作者:
  11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开幕,主题为“君子文化的知与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君子文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武汉科技大学师生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君子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届君子文化论坛由武汉科技大学主办,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儒学分会、武汉大学国学院、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协办,武汉科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承办,智善公益基金会君子文化基金资助。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李春林,著名作家周大新,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常委胡剑主持开幕式。
  倪红卫表示,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代表,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倪红卫指出,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武汉科技大学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塑造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倪红卫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君子文化论坛为传承和弘扬君子文化搭建了高层次对话平台,本届论坛将促进各方更好地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李春林指出,君子文化山高水长、薪火相传,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读书读经典,做人做君子,期待君子文化论坛越办越好,推动君子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知行合一、行稳致远。
  周大新讲述对君子文化的理解,现场献上一幅亲笔写就的墨宝,预祝本次君子文化论坛顺利召开。王杰从“君子”的含义讲述君子的道德意义与底线,表明当代君子文化回归的必要性,强调君子应当知行合一,君子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能改善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期待君子文化论坛让更多人注意并参与到君子文化的回归中。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畅谈“君子的人格”,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教授杨朝明讲解“《论语》与君子文化”,中国屈原研究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诠释“《公羊传》‘君子不为也’”,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维武分享“在近代中国发现‘君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原副院长刘玉堂解析“楚文化所见君子观念”,武汉学专家、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涂文学谈论“君子不器”。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子林主持。
  11日下午,主办方组织与会人员前往武汉市新洲区,在“千年学府”问津书院、“红色文化”保安寨进行文化调研。在问津书院举行了武汉科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研学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12日,与会人员在5个分论坛进行专题研讨,围绕君子思想、君子人格、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推广实践、君子文化的守正创新等议题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随后,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浙江大学教授何善蒙、同济大学教授朱义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治平、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孙君恒作大会发言。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戴兆国、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韩丹主持大会发言。
  闭幕式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钱念孙进行总结,第八届和第九届主办方代表举行火炬交接。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波主持闭幕式。
  武汉科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君恒,长期致力于君子文化研究和推广,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先秦七子君子观研究”,承办全国君子文化研讨会,举办君子文化高端论坛等。他表示:“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将促进君子理论的系统研究、君子内涵的深入发掘和君子文化的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
  本届论坛收到论文180多篇。资料显示,君子文化论坛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不仅成为研究阐释和宣传弘扬君子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影响广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学术平台。(通讯员:张虎琛 刘睿萱 宋钦 周同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