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湖北科技学院高招访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06-09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4的高招就开始了,为了便于各位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对所报考院校有个详细了解,中国教育在线特举办“2014高招视频访谈”活动。今天做客访谈间的嘉宾是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戴文华教授,以下是本次视频访谈的文字实录。敬请查看:

访谈嘉宾: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戴文华教授

  主持人:2014年高校招生报考在即,就业、考研深造和创业是考生选报专业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问题,计算机相关专业是很多理工科考生的热选,我们今天很荣幸请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戴文华教授做客访谈室,就考生报考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进行交流。
  戴院长,请您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机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好吗?
  戴文华:好的,首先,我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热忱欢迎怀揣梦想的优秀理工科考生报考我院!
  我校开办计算机相关专业已有二十多年历史,2008年正式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五六年的时间里,我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发展迅速,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形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办学方法。
  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物联网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获批“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已获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7人。多名骨干教师直接来自于外企和国内知名企业的技术研发一线。近年来,教师承担教研/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8项。发表论文120多篇,SCI、EI、ISTP检索20多篇。编写各种教材27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0多项。
  为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建有占地面积5200多平米的计算机实验中心,内设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FPGA、数据库、网络工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实验室,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同时上机实验。
  主持人:戴院长,您刚讲到“办学特色鲜明”,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
  戴文华:这几年,我们参观了很多兄弟院校,也到访过一些211重点高校,学习和吸收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已探索形成了一套“以生为本、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尽早让学生明确专业方向,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把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前到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不少学生在第一学期后就开始进入科研和开发实验室,通过导师的指导,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所学专业,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明确所学知识在哪些地方会有用武之地。效果非常好!
  二是,全面实施“导师制”和“学生党员干部互助学习小组”制度,这两项制度已得到湖北省教育厅和学校高度肯定。学生从入校后,就安排有生活导师和专业导师。大部分专业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项目,并有师生共同研发的团队和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我院已出色完成“咸宁市公安局天网作战指挥系统”、“咸宁市纪委案件线索分析系统”等多个较大型的项目。学生在团队协作环境和良好的科研氛围下,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三是,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前引入项目内容,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通过对项目的分解、讲评、小设计、大综合,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通过训练,学生不仅能将知识活学活用,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是,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实施“三学期制”。每个暑假抽出十天时间,对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安排工程师,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开展项目实训,充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五是,大范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训练。鼓励学生由就业向创业的观念转变,创造条件,建设师生共享的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软件工程研发中心,每个中心下设多个协作的研发小组,近两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达11项,学生申报专利3个,获风险投资创办公司的案例开始涌现。不仅如此,通过训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软件设计竞赛中,也捷报频传,近三年获得20多个奖项。从学生毕业论文获奖情况来看,仅去年一年,申报7篇,获奖率100%,近三年共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7篇。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