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南大学:硬实力!他们的学位论文拿了江苏省优博!
2024-05-09 17:14:00
江南大学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在江南大学,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追求学术卓越

  实现学术理想

  顺利拿下2023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苏学位字函〔2023〕6号),江南大学25篇学位论文入选,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优秀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12篇,优秀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7篇。

  让我们一起来向这些

  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取取经吧~

  ↓↓↓

  01

  高效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枯草芽孢杆菌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

  论文信息

  作    者:田荣臻

  指导教师:陈坚教授

  学    院:生物工程学院

  学    科:发酵工程

  论文题目:高效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枯草芽孢杆菌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

  论文创新点

  1. 通过NCS文库的构建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和验证,建立了基因表达精细调控工具。

  2.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密码子扩展系统的构建,建立了滴定非天然氨基酸对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进行精准调控的策略。

  3. 结合合成途径重构等策略,构建了中间代谢物消除的高效合成NeuAc枯草芽孢杆菌底盘细胞。

  个人简介

  田荣臻,2022年6月毕业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在江大本硕博的8年求学生涯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etabolic Engineering》和《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等发表多篇SCI论文。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曾获国家奖学金、江南大学校长特别奖、张启先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国家级荣誉1项,省市级荣誉1项,校级荣誉30余项。

  2022年赴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国际上享有“诺贝尔奖摇篮”的美誉)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合成生物学领军人,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Jason Chin教授。目前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后协会成员。博后期间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个人寄语

  1. “金”的创新:成功需要“金点子”;

  2. “木”的本心:坚持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思维;

  3. “水”的涵养:优秀的平台,戒骄戒躁、潜心钻研;

  4. “火”的淬炼:不怕失败,本着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

  5. 扎根“土”的决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02

  基于纤维素纤维的光驱动抗菌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论文信息

  作    者:聂小林

  指导教师:魏取福

  学    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    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论文题目:基于纤维素纤维的光驱动抗菌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论文创新点

  1. 利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在棉纤维表面实现了PS的固定化,并利用FRET策略制备了具有增强效应的抗菌棉织物。

  2. 集光动力、光热和Ag+释放特性于一体,制备了具有短时高效抗菌和长效抑菌效应的纤维素纤维材料。

  3. 对棉织物进行了刺激响应功能化,以避免过度的光热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个人简介

  聂小林,2022年6月毕业于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功能纺织材料方向的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Chem. Eng. J.》、《J. Hazard. Mater.》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一区文章6篇,TOP期刊文章8篇,并成功申请了1项专利;主持江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和优博培育项目;荣获校长特别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香港桑麻基金会一等奖学金、纺织之光学生奖、以及江南大学“十佳研究生”等多项奖项和荣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唐本忠院士课题组的博士后研究员,现主持粤深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个人寄语

  1. 苦尽甘来:学术之旅荆棘密布,需踏实前行,循序渐进,倾听他人,方能屹立高峰。

  2. 勤学好问:博士征途,辛酸苦辣交织,保持心态,坚定信念,积极交流,才能迎难而上。

  3. 锲而不舍:实验路途,阻碍重重,摒弃侥幸,扎根基础,专注研究,自信面对挑战。

  03

  Markov 跳变系统自触发控制器设计

  论文信息

  作    者:万海英

  指导教师:栾小丽教授

  学    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学    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论文题目:Markov 跳变系统自触发控制器设计

  论文创新点

  1.在多模态系统中引入资源感知触发策略,设计Markov 跳变系统自触发鲁棒控制器,实现资源限制下满足给定干扰抑制水平。

  2.考虑上述固定触发阈值的自触发策略保守性较大,提出自适应自触发机制下的有限时间控制器设计方案,在确保系统有限时间有界的同时降低资源占用。

  3.针对各子模态设计的自触发机制并不能确保系统整体的性能,提出随机自触发机制下的有限频段控制方法,提升系统的整体控制性能。

  4.考虑系统控制性能与触发机制间的相互影响,提出Markov 跳变系统控制策略与触发机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在线更新控制率的同时,实现控制性能与资源利用率的实时调整。

  5.考虑到实际过程建模难及模型失配等问题,结合强化学习提出模型未知情况下的自触发控制方案,实现模型未知情况下控制输入和触发间隔的端到端联合学习。

  个人简介

  万海英,苗族,2022年6月毕业于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2019至2021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奖学金,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博士联合培养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动态系统资源感知控制,已发表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14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Information Science等顶级权威期刊的SCI论文8篇(含中科院1区4篇,二区3篇),合作SCI论文3篇及EI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认可,受邀在欧洲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网络研讨会上作专题汇报、在控制学科国际顶级会议 (IFAC World Congress) 作口头汇报。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大耗能设备生产过程智能建模方法”及其他多项国家级项目。担任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审稿人,包括控制学科顶刊 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顶会IFAC等。

  个人寄语

  “百步九折萦岩峦”时,学会知难而进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学会处变不惊

  “吹尽黄沙始到金”时,学会不骄不躁

  04

  可解释的模糊聚类和分类的新方法研究

  论文信息

  作    者:卞则康

  指导教师:王士同

  学    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学    科:轻工信息技术

  论文题目:可解释的模糊聚类和分类的新方法研究

  论文创新点

  面向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算法存在的新挑战,本论文主要针对可解释的模糊聚类和分类算法的新方法展开研究,以期达到提高算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处理能力、增加或者提高算法模糊可解释性以及加快算法运行速度的目标。通过对四种典型的模糊聚类和分类算法的研究,分别提出了一种可解释的模糊聚类、一种模糊分类和两种可解释性的模糊分类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种新方法成功地实现了上述至少两个乃至全部目标,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个人简介

  卞则康,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2015-2022年于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士同教授,获得2019年江苏省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23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在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任讲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至2023年底,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7篇、EI论文2篇,第二作者SCI论文5篇,主要研究成果以论著形式发表于IEEE Trans.系列会刊、Information Fusion等人工智能顶级期刊上。

  个人寄语

  1. 要珍惜有限的科研时间。研究生的训练周期其实非常短暂,尽快找到合适的课题,避免同时开展多项工作,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2. 要善于接受导师的建议。导师是科研道路上的“明灯”,要及时向导师汇报研究中的问题,倾听导师的建议,虚心接受导师的批评和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要学会坚持与刻苦。攻读博士学位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刻苦努力,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

  4. 要学会乐于与人分享。在学术研究中,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我们才能共同进步,达到更高的成就。

  5. 要学会劳逸结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适当的休息和娱乐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更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感。

  05

  调控微生物形态提高合成能力的研究

  论文信息

  作    者:丁强

  指导教师:刘立明教授

  学    院:生物工程学院

  学    科:发酵工程

  论文题目:调控微生物形态提高合成能力的研究

  论文创新点

  1. 构建ARTP、60Co-γ和DES技术为基础的筛选文库提高比表面积,解决了胞外产物的物质吸收难题,提高了L-苹果酸的合成能力。

  2. 发展光遗传学工具增加比表面积和细胞体积,解决了胞外产物的物质吸收和胞内产物的内含能力难题,提高了乙偶姻和聚(乳酸-co-3-羟基丁酸)的合成能力。

  3. 建立Spytag-SpyCatcher共价固定系统和CdS-生物杂合系统扩大了对底物的接触面,解决了胞外产物的底物利用难题,提高了莽草酸和L-苹果酸的合成能力。

  个人简介

  丁强,博士,2021年12月毕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

  个人寄语

  1. 要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定力清心地学习;

  2. 人生道路长漫漫,要有高远的眼界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3. 不要满足于小小的成果之中,要有长期坚持并努力的学习状态。

  06

  枯草芽孢杆菌中心代谢级联调控回路的设计、构建与应用

  论文信息

  作    者:徐显皓

  指导教师:刘龙 教授

  学    院:生物工程学院

  学    科:发酵工程

  论文题目:枯草芽孢杆菌中心代谢级联调控回路的设计、构建与应用

  论文创新点

  1. 所构建的基因回路为糖酵解途径、脂肪酸合成途径和TCA循环代谢流的全局控制提供了普适性工具。

  2. 揭示了“自闭塞”效应是反义转录的调控作用机制之一,为基因回路正负信号的转换提供了高效的普适性调控工具。

  3. 成功使用基因回路对初级代谢产物葡萄糖二酸和次级代谢产物MK-7的代谢网络进行了全局动态控制,为简单和复杂代谢网络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个人简介

  徐显皓,2021年12月毕业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研究方向为人工基因回路设计与构建、基于基因回路的代谢网络全局动态调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Trends in Biotechnology、Engineering发表论文各1篇,授权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各1件。

  个人寄语

  1. 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知道其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 实验前要理顺思路、搭好实验框架,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避免做很多无意义的实验,产生无意义的数据。

  3.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一个成功结果的背后可能有无数失败的实验,需要调整心态,长期坚守。

  4. 多向导师请教,善于团队合作,积极与导师和课题组的同学讨论自己的课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为博士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祝他们敢向挫折劈荆斩浪

  面对人生再攀高峰

  愿你我铭记校训,身体力行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让我们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79654313 2024-04-18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