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力 、齐心抗“疫” | 长春工程学院研究生院疫情防控主题创作作品征集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 讯 近期,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长春工程学院研究生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广泛发动全院师生,开展疫情防控主题创作活动。
本次主题创作活动包括美文、绘画、书法、海报设计、摄影作品等类别,作者可结合自身兴趣与疫情发展近况自行选择创作。以国人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护与抗击为题材与主题,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投稿邮箱地址:GongChenXinRui@163.com,欢迎童鞋们踊跃投稿!
今天推送 同心同力、齐心抗“疫”主题创作活动第一期作品——《天将明》。
天将明
正值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神州大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全国人民都共同铸就一条钢铁防线。当然会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像钟南山、李兰娟,是国之脊梁者;像李文亮等白衣使者,是国之冲锋者;而那些不分昼夜与疫情赛跑,托起“火神山”、“雷神山”的普通人,还有那些在后方生产物资的企业,是国之守卫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铸造抗疫防线。黑夜即使漫长,也阻挡不了曙光,尤其是当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我们坚信,阳光一定会撕裂黑雾,普照中华大地。
天将明——致敬逆行的白衣勇士
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病毒的最前线,为打胜抗疫战服下定心丸。17年前,“我不是不怕死,只是仗着自己身体好”,钟南山院士敢医亦敢言,在没有先例、众说纷纭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提出查清病原体的思路,让抗击“非典”少走了弯路。而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自武汉席卷大半个中国,84岁高龄的他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投入疫情战场的第一线。2020年1月20日,在《新闻1+1》中,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早在两天前就已赶往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勇士般保卫家国和人民。“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除了他们,更有千万白衣天使们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他们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战士。
天将明——感恩维系城市脉动的卫士
2月2日,经过10个日夜、7000余名建设者的鏖战,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火神山医院成功落成。“基建狂魔”这一称号背后,是一群设计者争分夺秒绘制作战图,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不分昼夜与疫情赛跑。他们尽管有时候语言不相通,却同样奋不顾身、挑战极限,托起“火神山”,创造出新的“中国速度”。而在前线创举之外,更有无数的人为了抗击疫情、守护更多人的安稳,选择默默坚守。医疗用品制作的工人们提前复工、快递员们返岗,许多基层工作者甚至没有假期,都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而这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国难面前,一份小力量组成大洪流,维持着整个城市和社会的运转。
天将明——守卫神圣而庄严的战场
医院是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个战壕里,没有一个人脱岗或是要求调岗、调休。没有谁天生崇高,是责任感鞭策,吞下恐惧和不舍,用单薄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用血肉之躯与病毒搏出一条生路。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们说,真正的白衣战士,勇于抗击无声的疫情。来自平遥县人民医院的56岁的女医生,春节期间,抛弃与丈夫、儿子举家团聚的机会,一个人第一时间守在发热门诊,面对随时而来的发热病人,询问流行病学史、体格检查、开具辅助检查、查看结果、分析病情、出具诊断.....每一个病人都看的那么认真,每一天都那么默默无闻,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疫情,当再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她没有退缩,而是率先垂范、担起责任,出谋划策,积极培训,她把同事的生命安全看的比自己都重。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董德功的身影。董德功是谁?他是平遥县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主任,更是此次疫情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书记。在03年非典重大疫情发生时,他第一批进入非典战斗。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先锋董德功再次挂帅出征,带领平医隔离区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线,成为平医战“疫”的中流砥柱。
进入隔离病房,他以身作则,穿好防护服,带领青年医生来到病人床旁,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工作之余做好青年医护的思想工作,在刚开始收治隔离观察患者中,医护人员免不了有恐惧、焦虑心理,有董主任的鼓励支持,大家很快适应,进入有序战斗中。进入隔离病房十五天以来,他早起晚归,放弃中午休息一会儿的时间,天天坚守在病区一线。董主任说:“目前长春工程学院治疗隔离救治工作卓有成效,投入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辛苦,时间长、任务重,还不能回家,但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定打赢这场战役。”他笑着说道,笑容里透着坚定和信心。
天将明——铭记一位医生一位父亲
“爸爸,我不让你去!”“孩子,爸爸必须去!”这是儿子与身为医者的父亲的一段简单的对话,背后却是无奈和辛酸,也是莫大的责任和担当。10岁的杨宇曦给爸爸的书信中写道:爸爸,您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医生,可是您总是这样说:“穿上白大褂就有了守护生命的义务和责任、我是中国共产党员、党让干啥就干啥!”因此在这场疫情中,为了这千千万万的生命,为了我们,您和同事一道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身为您的儿子,我为你骄傲和自豪!
天将明——一国有难八国支援
疫情当前,也是考验友情的时刻。在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世界各国友邦纷纷伸出援手,“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是俄罗斯友邦对中国的祝福。在2020年2月5日,俄罗斯一架伊尔-76MD运输机向武汉运送了一批救援物资。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在2020年1月31日就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相关的物资,他相信中国采取的果断措施将防止疫情扩散,损失将下降到最小。俄罗斯除了提供紧急的医疗物资之外,还向我国派遣了相关的病毒专家来提供帮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友人对中国的寄语。据记载,这句话是日本长屋王所写,全诗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开启鉴真东渡、中日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而1300多年后,被疫病侵袭的武汉收到这样的援助与祝福,着实令人感动。另外,在另一批日本捐赠的物品包装上,还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读完这两句话,我才真的体会到好文字的力量,真的可以温暖古今。与此同时,海外华侨华人也牵挂着祖国防控疫情的形势。在泰国的中国爱心志愿者团队号召在泰有爱心的中国同胞出钱出力, 为疫区人民统一购买医用口罩。募捐信息发出后,在泰国的爱心志愿者踊跃捐助,组织采购口罩。首批30万只医用口罩在29号已经运往中国,第二批和第三批口罩也陆续运抵。“每个人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华商总会会长张学锋的承诺,疫情升级后,他和当地侨领立即推迟已筹办大半的春节活动,全力筹集医疗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
天将明——见证战胜死亡的爱情
疫情面前,也见证了不少关于爱情的感人场景。“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丈夫一边追着车,一边送别即将奔赴抗疫前线的妻子;“等我从武汉平安回来,便娶你为妻!”95后护士和他的恋人,本来要在2月14日结婚的两人已经十几天没见面了,疫情时期的爱情,因相守而更有重量,疫情越凶猛,爱情就越浓厚。在我的身边,有一位人民教师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送给他的妻子:作为医者家属的他,有些许荣光,但更多的是担心和不安,有些许庆幸,但更多的却是不能与医者并肩作战的无奈和愧疚。三十年来,听着身边的同事们对妻子的称呼由小张变成了老张,妻子也由当初的女人变成了我的爱人、亲人。在不谙世事的人眼中妻子已是老了的阿姨,但现在却成了我手心的一块宝,我庆幸过去一切的付出,也将心甘情愿的继续未来。这让我不仅想起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能在2020年挺过去的爱情,都是生死之交。就像心理学家海蓝说过:“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灾难,恐慌之下,爱,才是最高能量波,能穿透一切恐惧,治愈一切苦难。”
天将明——谣言止于智者
人和自然本就该和谐相处,大自然造就了一切,包括人,动物和所有的一切,人类有什么权利去捕杀乃至食用野生动物呢,这好比兄弟姐妹之间自相残杀,可能这次疫情是大自然对人间的一个警告,警告人们不要屠杀生灵。我不禁会想,如果那些将祖国各种法律置之度外的法外狂徒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去食用野味,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许就不会变成现在这般田地。经过这次洗礼,我们终将深深体会,人类离不开自然,大自然也需要我们珍惜。与此同时,我们还须看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在被满满正能量感动的同时,还有一些“杂音”扰乱着视听,制造着恐慌,危害着疫情防控工作:有的为了获得一点私利,故意散布不实信息,甚至不顾民众的安危;有的利用民众恐慌和避险心理,借谣言谋取不义之财;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借机攻击一线防疫人员,制造社会对立。凡此种种,容易干扰防控大事,引起社会恐慌。面对这些不实的谣言,面对这些“杂音”,需要用铁的事实让谣言没有滋生的土壤,用全面的宣传使谎言不能趁虚而入,用感人的故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一线火热的抗“疫”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荡涤负能量,让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人民群众心安。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冬天终会过去,暖春将来。在希望路口,悲哀和伤痛终将散去。天将明,让我们一起团结,为胜利而执着,为希望而守护。这片爱的天空下,灿烂的阳光会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作者:赵乐欣
长春工程学院19级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