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一中教研||示范引领】大连市第一中学单智慧老师在大连市高一地理教研活动中做观摩课展示
2022-12-29 09:28:00
大连市第一中学

大概念教学——凸显学科结构化

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新课标的研究、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体现课程育人的关键要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建构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地理大概念为锚点能够有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强化大观念,强化学科内容结构化,体现育人价值的需要,大连市第一中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立足素养导向,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讨大单元、大主题等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单元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落实核心素养。大连市第一中学地理教师单智慧于2022年12月19日下午举行的大连市高一地理教研活动中做观摩课展示,教研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高一地理课例研讨(侧重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地理实践力),全市各高中高一地理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大任务驱动——贯穿课堂始终

本节课《土壤》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其中土壤的形成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部分内容既是之前所学地理要素的总结,也联系着后续内容的学习,从整个学科结构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教学围绕着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来进行,通过创设大单元、大情景、大概念、逐级递进的大任务来推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学习内容,运用大连近郊最高峰——大黑山这一乡土地理素材为大单元背景,完成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与第二节土壤两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学习,通过真实的乡土地理素材的观察与分析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地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地理素材包括拍摄的照片、视频、采集的土壤样本均采自于大黑山,真正做到一镜到底,贯穿始终,思维完整。通过课前任务校园土壤样本采集、课中任务土壤组成成分实验以及不同质地土壤渗水实验、课后任务采集家乡土壤样本等相关任务提升地理实践力,课前任务、课中任务以及课后任务的设置均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渗透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大工具运用——注重持续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实验环节,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运用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使同学们了解到了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质地土壤的渗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效落实了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课程的实施是通过解答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疑惑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现深度学习,任务中的问题设置紧扣学习目标,问题链的设置逐级深入,注重持续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工具的使用(H图表大字标题学案评价量表)使学生思维可视化展现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地理学科思维

大教研研讨——引导深度学习

磨课环节集齐了校内地理组每个人的智慧,组内每一位老师都参与了听课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王辉老师给出了细致评价:一、关注学生的疑惑,做到了因学生的疑惑进入课堂,在课堂环节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又由学生的疑惑引出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贯穿了学习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到实验环节之中。三、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问题设置逐级深入,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运用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剖面达到知识迁移应用的目的,通过评价量表的方式引导每个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课后任务的设置不但关注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大连教育学院张晔老师对单智慧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高一年级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与指导。

大连市第一中学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两个层面关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全要素、全流程,聚焦深度学习,不断改进“挑战性学习任务”和“持续性学习评价”两个要素,促进课程育人和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在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关注课程育人价值挖掘,落实大单元备课理念,提倡真实问题解决的学习、探究实践的学习、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深度投入到学习任务中,获得主动学习的经历和乐趣。

单智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学二级地理教师,孙伟清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曾发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对比分析》等论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