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大学:天文系举办首期“天问”论坛 共话天文科学发展
2019-11-18 13:36
清华大学
作者:
  11月15日晚,由清华大学天文系主办的首期“天问”论坛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天体物理学家林潮,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毛淑德,生命学院教授朱听,“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做客论坛,就“系外行星与地外生命”主题展开讨论。
  林潮从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系外天体“奥陌陌”切入,通过分析该天体自身运转及轨道变更过程中提出的“飞船说”“星云说”等设想,论证了太阳系外普遍存在流浪行星及冰彗星,并指出地外生命存在具有可能性。林潮说:“过去三十年的发现,让系外行星从概念走向现实,虽然缺乏直接证据支撑,我们还不能肯定到底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但至少可以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给出有无地外生命的探测结果。”
  在访谈环节中,与谈嘉宾就“生命的定义”“镜像生物学”“费米悖论”“科幻与科学的关系”等经典或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林潮坦言,科幻是他开启天文科学研究最初的动力。朱听认为科学与科幻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他也正在撰写一部科幻小说。科幻作家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曾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科研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费米悖论”,即“为什么迄今为止外星人还未来到地球?”的讨论中,科学家与科幻小说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朱听认为,宇宙处于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行星的位置轨道的参数都在变动,与此相关的文明想要发生交集属极低概率事件;郝景芳则认为,从生命诞生到文明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而宇宙太过广袤,点对点的访问距离甚远,宇宙还太年轻,还没有文明进化到可以轻松完成宇宙航行的程度。
  在观众提问环节中,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在读高中生就“天文研究过程中交叉学科沟通”“地外生命及其行为定义”等问题向嘉宾发问。朱听以个人经历回应交叉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本科读的是工程力学,后转研究生物,至今仍受用于早年学习的物理知识。”郝景芳以自己在天体物理、小说写作、经济分析、儿童教育等多元领域的跨界经历鼓励学子勇于“交叉”,培养跨学科思维。
  本次论坛吸引了500余名清华师生、中小学生及天文爱好者参加,3800余人通过网上直播观看了本次论坛,实现了“引导大众了解天文、鼓励青年人研究天文”的初衷。“天问”论坛将持续举办,以期更好地传播天文知识、弘扬科学理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清华大学 2022-06-07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