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构建创业型大学

      2016-07-15    

  学校的自我创新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引领行业企业发展。山商做了很多工作,保障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为社会所用,具备竞争力。

  那么我们这个创业型大学,和一般现在说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创新创业的落脚点。

  陈志文:在一个点上。

  马广水:我们这个是对学校发展而言。

  陈志文:学校治理思路和策略,实际是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马广水:对,为什么现在一些学校炒得非常热,创新创业教育要全时空,全过程,要进课堂等等,说了很多。为什么不好推?因为只是从点上推了,它不是一个整体的构建,不是一体化的推进。

  陈志文:不是学校基本的办学理念,就和我们人与人之间,我替你考虑的时候,我会不自觉事事都替你考虑了。

  马广水:对。

  陈志文:你如果就是一个点,那永远就是一个点,你没有站在他的角度。

  马广水:我们从2011年开始推这个策略,推到现在,这种整体化的构建,效果就比较突出。

  陈志文:那就等于从你课程的设计上,老师各方面意识上,学校的日常管理上,是一个全系统地推进。

  马广水:不仅是这些,从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的构建上等方面都是。

  陈志文:基于这种理念,肯定是各个系统全都要推进。

  马广水:因此效果比较好,我们也非常荣幸到教育部来参评首批创新创业教育50强。当然我们还不是50强,但我们现在进入前55的范围了。

  陈志文:我第一次听说,创新教育推进不是一个点上、一个数上,而是一个整体去考虑,并且很久之前就这样去办学,在我了解的范围内,我认为咱们学校是第一个。

  马广水:应该是第一个,但是不是第一个,没去考究。但是可以这么说,我们这种整体构建在全国是非常少的。

  这个整体构建怎么构建?为什么刚才说我们做的第一个事,首先是创新办学理念、发展道路,再就是价值观念。我们学校比较早地倡导了价值导向。这个价值导向,就要纠正职业技术教育的功利性。过去呢,这个能力导向有个问题,光注重学校技能的培养,但它的价值观人生观,就相对忽略了,更不用提吃苦耐劳精神,忠诚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不是不会干,就是不愿干。 到企业以后他不能敬业,不能热群,不能踏踏实实,他肯定干不好。特别是现在社会存在诚信缺失这种情况。

  陈志文:社会环境下的诚信缺失。

  马广水:这种社会环境下,诚信、吃苦耐劳精神显得就特别重要了。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思考,从国家的要求,到学校办学,都提倡德才兼备。

  陈志文:对。

  马广水:但是我认为现在好多学校,没有真正搞明白什么是德,什么是才。我认为就连“才”他都没搞明白,一般人认为才是什么?才就是聪明。有知识这就是才。

  陈志文:实际是一种能力。

  马广水:能力只是“才”的一部分,“才”这个定义,不好表达,但是我认为,司马光他对“才”的这个鉴定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陈志文:怎么讲?

  马广水:他有四个字。首先是“聪”,第二字是“查”,第三个是“坚”,第四个是”毅“,“聪”是聪明,“查”是明察,“坚”是坚强,”毅“是坚毅。

  陈志文:对,实际他是前面更偏知识,后边更偏品质。

  马广水:它是品质和德的体现,对德我觉得他说的也好,这个德它首先要正真中和,中是中庸,和是平和,不能偏激。正因为没把这些事搞明白,因此只要学习好,就不管别的,这是不行的。好多学生,那些90后、00后都娇生惯养,不愿意上早操等等,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

  陈志文:你说的这话题,我延开说一点,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整个教育最欠缺的一个东西,我们把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做。

  马广水:对。

  陈志文:就是还谈不上多伟大,最基本的规范,用习总的话讲,家风家教都出了问题。

  马广水:对,因为这个教以严为贵,没有做到严。只是在迎合学生。

  陈志文:我们基础教育迎合的太多,没有了惩戒。

  马广水:对。

  陈志文:任何一个人的教育过程必须要有惩戒,我们没有,现在过分强调孩子所谓的天性自由快乐,然后就没有这些东西了。但是任何人在成长中不断社会化过程,就是去天性的过程。 对吧?

  马广水:对,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是理念层面的。那么这个理念层面下,就是构建创业型大学的这种体制机制,这是最困难的。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