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2023-08-14 17:24: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7月30-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嘉宾现场参会。期间,有65位高水平大学校长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主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会上,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大学的使命和责任,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思考和南开大学的教育实践。

40年间,国家整体实力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翻天覆地”

  中国教育在线: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回顾这40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上有哪些事和成就让您印象深刻?

  方勇纯:从国家的整体实力,到高等教育的发展,40年间的变化,我觉得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很多例子可以印证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个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生源数量、质量上的快速提升。

  首先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举个比较有特色的例子,就是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我们国家的发展的。

  1999年,我到美国攻读博士,当时我和我的美国导师关系不错,有一次我们闲聊,对方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问题,他说“方,你们那儿有电吗?没有电,你们怎么看书?”而在不久前,我们举办的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上,很多国际友人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连连称赞:“你们的移动支付,你们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太好了!”

  外国人对我们的看法发生转变,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经济原因。20年前,外国人以为我们发展很落后,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世界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还不够了解,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当时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如今,我们国家发展得如日中天,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他们自然会关注我们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转变足以证明,40年间,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多么神速。

  另外一件事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生源数量、质量上的快速提升。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也有很深的感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增加。40年前,大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一个村子里要是出了一个大学生,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而现在一家就有可能有几个大学生。跟40年前比较,如今在校的大学生数量翻了很多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远远不是过去的大学生所能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质量和数量是在同步提升的。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

  中国教育在线:本次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是“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在您看来,时代变在哪里?我们大学的使命又在哪里?

  方勇纯: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命题。对于时代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曾描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觉得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当下世界的大局势,跟若干年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二是各种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各类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人工智能,大家都在说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是不是会把很多工作机会抢走,或者讨论人工智能将来对人类的伦理和思维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变革。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时代的变化,我个人有两点理解,一个是世界局势的变化,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第二是我们的科技风云变幻,国家对人才、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风云交汇的时代之中。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作为高水平的大学,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每一位大学校长都会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大学的使命主要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第一个使命是人才培养。我们要为社会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这是大学永远不变的使命。在目前这个时代,大学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非常有针对性的、有组织的人才培养,这些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需求。

  大学还肩负着科技创新的使命。“科技创新”是全社会创新的一个核心,所以,对于大学校长来说,如何组织大学教师从事相关的前沿性研究,来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我们都需要深思熟虑。如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就是在有组织的科研与前沿创新、自由探索之间找到平衡,既保护大家思维的活跃和自由,又能够把大家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为国家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既是大学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南开大学周总理像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互为支撑,教育的地位极其关键

  中国教育在线:您提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一起统筹谋划,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一部署。您如何理解这个重要变化?

  方勇纯:你问到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看到二十大报告之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的心情极其激动,因为教育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我觉得这三者是互相支撑的关系,其中教育的地位极其关键。

  首先,教育可以为我们培养人才。国家把教育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的平台。在这个新时代,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对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既有人才数量的要求,又有人才质量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如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教师队伍也有人才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四有”好老师,大学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大军中去,然后培养一批又一批如雨后春笋般的优秀人才,用优秀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如此形成一个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其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另一方面,我刚才也讲到了高校教师群体原创性的技术,这些技术,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高校,来自于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哪些技术,哪些技术应该重点突破,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更多的创新性成果,有助于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其实也是教育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

  反之,各类创新技术也为教育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现在的交互式软件或者网络教学,让高校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元,这都是科技为教育带来的好处。

  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所以,我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中,教育在极其核心的地位。


南开大学校园风光

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主题就是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是时代的命题。高等教育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的平台,我们如何通过实现学校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这种支撑?

  方勇纯:南开大学正在制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计划,目前我们通过了“十大行动计划”,我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从学科发展角度说,我们坚持学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关键词就是“高质量”,我们要确保设置的学科都是国家急需且高水平的学科,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这是因为每所学校的师资队伍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在某些方面布置我们的学科,培养我们的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我们学校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学科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我们原来的人才培养,可能更多的关注于学科,比如,这个学科需要培养这类人才,为了学科的发展,我们就要招收相应的学生进行培养,这是以学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在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我们要考虑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同时考虑这个时代的需求,学生的社会需求,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比如,智能技术有了更多的需求,我们就要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从学科为主到学生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从原来的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过去老师教给学生专业技能,现在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比起专业技能,这才是新时代的大学更需要教会学生的。我个人认为,即便是非常复杂的技能,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会,但是技能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如果以后技能老化了,我们是不是总要到学校回炉再造?比这个更好的方式是,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本领,就可以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自己的技能。

  第三,通过“专”和“通”结合培养人才。我们的学生既要有全面的知识体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如此一来,无论是遇到一般性的问题,还是需要调动创新思维的问题,我们的学生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所以,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教与学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好,从而促进我们的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谢谢方校长。


南开大学校园风光

  (以上是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访谈实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08-14 17:24:00
ff
辽宁省教育厅 2023-07-05 12:25:00
SRC-1266047787 2023-03-29 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