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办面对面 | 中国计量大学:招生总计划4805人!可攻读双专业、双学位,转专业政策灵活,家门口的“国”字号大学等你来!
2023-07-02 19:2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2023年高考招生季来了。为满足浙江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选高校的需要,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品牌栏目“2023年高校招办主任面对面”再次启航,向考生和家长传递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报考信息。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处处长、招生办主任杨娜。她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概况及2023年最新的招生政策,并提出中肯的志愿填报建议,一起来关注。(招办面对面 | 中国计量大学:招生总计划4805人!可攻读双专业、双学位,转专业政策灵活,家门口的“国”字号大学等你来!)

△ 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处处长、招生办主任 杨娜

中国计量大学概况

  学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这里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是求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作为改革开放的同行者,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和“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以振兴国家质量事业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计量人才。

  中国计量大学办学特色鲜明,是我国唯一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和市场监管为特色的本科高校。学校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江省省市共建重点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2年学校在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全国第68位,浙江省第6位。学校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39位。

  学校荣获全球首个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倡议并发起了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牵头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家战略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

  聂荣臻元帅曾经指出: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计量”对国家国防、科技、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走进新时代,在这个以质量强国和标准化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中国计量大学必将大有作为!

  2023年招生计划及专业

  中国计量大学2023年普通本科计划招生4805人,较上年增加300人,其中浙江省内计划招生2795人,包括“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280人,普通专业招生1951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220人,艺术类(美术统考)招生172人,地方专项计划22人等,具体的专业及人数、选考科目要求可登录学校本科招生网站和微信号查看。

  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仪器、控制、管理,光学、材料、安全、生物、数学、信息与通信和机械10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其中质量管理工程、标准化工程专业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意向,选择报考。

招生变化及优惠政策

  专业大类拆分为专业招生:

  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对于高分考生的优惠政策:

  浙江省报考中量大理工科专业的考生高考总分高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30分及以上,被学校录取后可在报到前向学校申请免试进入量新学院,在校期间可自愿免试进入本硕创新计划。

  量新学院(试点班)是学校集中优质资源,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验基地。学院实施以“厚基础、强能力、融交叉、重研究、广视野”为特征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独立编班,集中管理,单独制定培养计划。每年从中国计量大学理工科专业录取新生中选拔5%左右的优秀学生进入量新学院(试点班),前期(1.5年)实行大类培养,中后期(2.5年)实行“一对一”专业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期间,学生可根据个人专业兴趣、能力和职业理想,按规定重新选择专业。主要在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专业,以及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中自主选择。

转专业政策

  每个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不一样,中量大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选择。学生在大学期间有4次申请转专业机会,时间分别在大一大二四个学期的期末。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如果你学有余力,有多个专业可以供你选择辅修,也可以攻读双专业、双学位。

国际交流情况

  家长和同学们特别重视培养国际视野,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英国、新西兰、捷克、法国、德国、美国等5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学士项目和交流活动。

  和新西兰、英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建有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孔子学院、中东欧研究院和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共建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德国德累斯顿—杭州联络办公室就在中量大,很好的推进了中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合作、中德师生交流及科技合作。

人才培养成效

及毕业生就业与深造情况

  学校注重“实践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科技上,学校一专一赛,每个专业都有对应的课外科技活动,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423项、省奖2147项。数学建模、航模总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挑战杯”也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在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8位,浙江省属高校排名第5位。

  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学生申请并获授权各类专利494项。学校有一面十分壮观的学生专利墙,希望以后也能看到你的专利。

  如果你喜欢文艺,就来量大吧,合唱、舞蹈、话剧,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这在非艺术类院校中还是很厉害的。

  如果你喜欢体育,也来量大吧,学校获过浙江省足球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冠军,健美操全国冠军,游泳还破了全国纪录。

  升学与就业情况:

  毕业生去向呈“三高”特点:一是升学率高,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会被国(境)内外高校研究生录取;二是进入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率高,作为质监检行业唯一高校,毕业生进入各级市场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管理、知识产权、安监等相关单位,以及计量科学研究、标准化研究、特种设备检测研究、质量认证中心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比例高;三是留浙留杭工作率高,有超过70%和50%的毕业生会留在浙江和杭州工作,很多毕业生进入到海康威视、大华、中控科技、恒生电子、吉利汽车等IT或高端制造行业。

  学在量大的同时,住在中量大、吃在中量大,也一定备受您的关注。

食宿情况

  学生寝室是4-5人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热水器和洗衣房。

  中量大G3食堂一直被同学们亲切地成为G3大酒店食堂,它是全国高校“百佳餐厅”、“标准化示范食堂”。相信这里会成为你今后日常三餐的首选之地。

志愿填报建议

  1、考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价值观等,通过做测定、分析和权衡,以便在志愿填报中选择适合自己专业,为今后进入该专业领域的行业做好准备。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加上对工作的热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2、筛选自己的目标院校。考生可以结合平时模拟考成绩以及高考估分,来大致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尝试找出志愿填报中可以冲一下、相对比较稳妥以及确保能进的院校。那么如何来判断院校实力呢?一般可以从是否为双一流、原985/211、部省共建、省重点,还可以从师资力量、学科实力、办学特色、硕博点数量、大学排名等多方面来综合评判。当然,地域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因素,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上大学,对考生视野开阔和发展机会有重要的影响。

  3、框定适合自己的专业群。这里说的专业群适合更多的考生,这样有利于后续志愿优化。仅仅盯着某一个专业,在院校选择的时候难免会有局限性,也有可能为了专业而损失院校。因此,建议考生可以选择5-10个自己可以接受的专业,然后进行排序。例如,喜欢读计算机,还可以考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想考公务员的,可以考虑汉语言文学、法学、计算机、财务、会计等专业。选择专业时既要了解自身爱好、性格、特长、理想、家庭期望,也要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水平、行业发展等。

  在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城市、高校、专业等求学方向后,考生可以开始收集近年来的投档信息进行初步筛选。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和位次,对比目标专业志愿近年来的投档位次号,分析预测今年录取的可能性,从而选择足量的院校专业志愿进行备用。一般来说可以向上选择40-60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志愿,向下选择60-90个自己可以接受的专业志愿,从而形成100-150个左右的志愿备用方案。待高考成绩正式公布后,再进行综合优化,结合“冲稳保”策略,最终完成志愿填报。有了前期的这些准备,后续志愿填报就不会感觉到紧张,考生和家长的心里也会更加踏实。

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0571-86836060

△ 中国计量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