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访谈:杭州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校长曹纺平:“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期待!”
2015-09-25 17:57:00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创办于1995年,隶属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是一所依托名校、实施九年一贯学制、走读与寄宿并存的学校,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近70%的毕业生升入杭州优质高中,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去年,学校在暂停招生4年后,面向区内外推出“121”课程,重新启动招生参加四年初中学制改革试点,今年学校又开始推出双语教学实验班。

  “中国教育在线”:曹校长您好,说起考试,可能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高考,因为这是决定人生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而如今随着浙江新高考改革政策的逐步推行,广大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说的通俗点就是如何选考。

  曹纺平:是的,在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下,学生选考,就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包括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擅长的又是什么等等。现在,高中新课改正在深入推进,在此情况下,小学、初中怎么衔接,这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新高考改革,高中、中小学课改,围绕的内容,都涉及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所以,学校在教育方式和授课模式上,也应该有所改变,让孩子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在线”:个性化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期待,包括之前聊天的时候,曹校长也多次提到这个词,这个可以说是曹校长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举措?

  曹纺平:我们学校是杭州市课改试点学校,去年我们学校推出的“121”课程,正是在这几年新高考政策推行形势下,学校尝试的新课程改革。简单来说,学校还是实施九年一贯,但是小学分成5年,初中分成4年,比普通初中多了1年。同时,初中的4年还分成1年+2年+1年的阶段教学模式。

  “121“课程的第1年,也就是六年级,主要是帮助孩子完成小升初的衔接,比如小学里的科学课,还停留在告诉孩子是什么的阶段,我们给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实验课,在动手过程中引导孩子探索背后的‘为什么’。

  中间两年主要完成初中的基础课程。

  而最后一年则是九年级生的自由选择期,我们会开设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相适应的走班授课制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报考美术班、AP班,出国留学等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也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甚至某一种类报考的人多了,我们还会专门组建一个班,请外面的老师来校辅导。九年级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实现与高中新课改的无缝对接。

  “中国教育在线”:让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会选择,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为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做好铺垫。很多人提起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国际化,包括我们学校今年也开办了双语教学班。曹校长您对教育国际化,是怎么理解的?

  曹校长:提起双语教学实验班,现在我们总共一个班18名学生,同时聘请了一位具备资质的外教作为专职外教,这也是学校在教学改革上的一大尝试。

  双语教学班刚提出来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有很多家长来问,你们这个班是不是会重抓英语教学。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特别受到家长的重视,包括高考,很多热门专业都会对英语成绩有要求。但我对家长说,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双语教学也不是为了强化英语。

  这次我们聘请的这位外教,他在第一堂课开课之前,就来到班里,提前和同学们在见面。虽然语言交流还有些困难,但他通过自己的方式,用手势,表情等等,一下子和同学们走得很近。外教会把很多自己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带到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他们特别注意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教与学关系,而是让教育走进日常生活,让孩子们主动学、开心学。双语班建立的初衷,是让中国的教育特色和国际教学理念融合起来,取长补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真真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双语教学实验班也将为我们学校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中国教育在线”:嗯,所以说,双语班不是说简简单单地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而是多种教学特色,在课堂上的互相融合和促进,本质上还是为了探索最适合培养孩子的教学方式。

  曹校长:是的,而且,我还补充一点,不仅仅只是教学模式碰撞,还有中外文化的融合。在双语班,学生们在可以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比如让学生们走进南宋官窑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地方博物馆,并且我们有每周两节戏剧表演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我们的选修课,目前已经有五十多门,我一直在说,课程需要为学生服务,我们一直在收集学生的反馈,对选修课进行调整。

  “中国教育在线”:感谢曹校长跟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的内容,那最后曹校长还有没有什么想对家长们说的?

  曹校长:作为杭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区教育局在学校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上给予了倾斜和扶持。相信学校一定能在”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