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赵小倩 特约通讯员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丁俊超)延迟开学,在线教学如何开展更有效?这是一线老师和广大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走进杭州市下城区低年级语文教师团队,看看他们是怎么教学的,效果又如何。
杭州市下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曹爱卫老师带领区域1-3年级老师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2020年2月5日,下城区1-3年级语文老师齐齐上线,参加第一次“疫情下网络教学有效开展” 专题研讨活动。据悉,为了此次研讨活动顺利、有效开展,2月1日下午,曹爱卫老师就召集各校语文教研组长先行开了讨论会,就老师们网络教学最关心、最困惑、最需要帮助的问题做了调研,并积极开展研究。此次会议上,重点探讨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向,明确各校结合校情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依据学情潜心钻研符合年段的在线教学内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方式……
距离2月5日,已过去一个多月。老师们的线上教学开展情况如何?学生的学习成效又如何?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教学方式转变 变“形”不变“神”
在线课堂把我们的师生面对面互动教与学的模式打破了,课堂存在的“形”从教室转变到了线上,但课堂的“神”还是依然引领着全体学生继续获取知识,获得成长。不同的年级,课堂形式也会相应不同。
低年级和其他年级相比,是语文学习的起步年级,更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练习,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所以,教师的直观示范和帮助是不可获缺的。下城低年级语文骨干教师团队,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除了老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还邀请学生来当网络课堂的的“十八线小主播”。
长江实验小学三6班王颐融的妈妈记录了王颐融看着老师们当“主播”后,自己也根据课题备课、录课不仅把自己所学分享给了更多的同学,还体验了一把“主播式小老师”。
教学内容转变 变“量”不变“质”
网络教学时开展基于家庭环境的学校教学,老师不能面对面上课,不能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情,因而,教学的内容必须少而精,必须能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并能运用。面对这样的挑战,老师们迎难而上,一个课时围绕一个知识点,通过选择、加工、整合,让教学内容变“量”不变“质”。
“曹爱卫名师智慧空间站”和“艾草的磨课吧”老师们承担起全区1-3年级“跟着课文写好字”的写字微课录制,截止今日,已经通过“艾草的磨课吧”公微向全区师生推送46节;区域骨干老师录制“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系列微课19节;“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系列微课10节;1-3年级阅读示范课10节。大大提升了在线教学的有效性。首篇写字微课的阅读量已达6.4万。
老师们花式录课也彰显了大家的智慧。长江实验学校的陈翊老师,为自己设计了“录播室”——一台平板是提词器,台灯成了光源,几本书叠起来搭建成随时调解的录播支架。
学习环境转变 变“境”不变“心”
线上教学不仅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学校里有老师、同学陪伴,回到家有父母、亲人陪伴,现在居家学习,有些孩子父母返工,自己却未能返校等等状况,导致学习环境发生很大的转变。但,主动学习的心不变。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的徐平懿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自主学习生活:
我的爸爸是一名飞行员,常年在外执行军事任务,妈妈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常常冲在一线报道新闻事件。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只好留我一人独自在家。但是这独立生活也更加磨砺了我。每天,我自主学习微课,积极与老师互动,按时完成回家作业,在课余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不打扰父母工作,我只好自己解决午饭。虽然独立生活难免有些不适应,但我依然感到很充实。”
语文老师张冰说徐平懿是班里非常自觉、认真的一位小姑娘。因为爸爸妈妈返岗复工了,她开启了独自一人的居家学习模式。她认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劳逸结合。她每天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上交的作业也常常被老师展示,小徐妈妈也特别发来信息,肯定了孩子的进步。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202班的尤梦垚同学,父母都是医护人员,爸爸是放射科的医生,妈妈是一名护士。虽然她们没有去武汉第一线,但是这个假期他们也一直都在医院里忙碌,家里常常就只剩下尤梦垚一个人。为了听网课,尤梦垚自己学会了钉钉打卡,学会了操作钉钉听直播课,每天早上自己坐在平板电脑前听课,课后自己做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用钉钉联系老师帮忙。尤梦垚的语文作业多次被评为优秀作业。
网络学习改变了师生的传统上课模式,但是经过老师们的智慧,我们的“课堂”处处都在。不少小朋友表示,其实在家里上网课也蛮有意思的,认为老师制作的“微课”’精美有趣;能及时分享自己的作业,且都会保存下来……虽然不能和老师、同学见面,很多学生在网课中收获了很多,同时也Get了很多信息技术的技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