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非遗文化与各民族的美好相遇 中国计量大学各民族学生赴求知小学开展暑期非遗项目社会实践活动
2022-07-19 16:5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王智耀)随着时代变迁,非遗传承发展至今,单一的科普式、抢救式传播与保护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而“体验+传播”的模式则更能进一步展现非遗的核心文化价值。把握好青年的独特文化洞察、唤醒青年这一社会中坚力量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对于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各民族学生来到杭州市求知小学开展暑期非遗项目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丝绸扎染、锦灰堆拓两项非遗技艺的传习,9个不同民族组成的15名同学亲身体验非遗、与非遗大师对话,近距离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各民族同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场,中国计量大学各民族学生们参观了丝绸扎染技艺展示馆和锦灰堆拓技艺互动馆。
  首先,求知小学朱咪咪老师和陶小卉老师携手展示了非遗扎染技艺:只用皮筋一种工具,在丝绸上就可以制作出充满纹理结构的扎染图案,或对称和谐,或清丽淡雅,或浓墨重彩,似卷云、如光晕……同学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折叠、捆扎、染色、清洗后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充满惊喜的扎染作品。
  同学们展示着手中的扎染画面,其趣味性的构成、红黄暖色的变化,传递出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理念。也是在本次“中国红”扎染的体验下,同学们丰富了属于杭州的非遗韵味、留下了趣味扎染品味生活的美好愿景。
  穿过标本泥墙面,映入眼帘的是由西泠印社沈正宏老师题写的“片庐”牌匾。身着民族服饰的同学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见潘燕妮老师在一面瓦当墙前介绍纹饰、工艺等特点,并挑选了几片花卉纹瓦当详说。来到展柜前,介绍了青花瓷片、印纹陶片、龙泉青瓷后,赵乐涛同学介绍了中轴线展柜“万年陶瓷路”,同学们对此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赵士华老师将锦灰堆拓技艺的相关介绍视频播放给大家观看,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提出了一些疑惑,赵老师耐心解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随后,赵老师选择了石榴花纹瓦当和“师”字砖石,示范如何创作锦灰堆拓,将其中的难点仔细说明。
  工具摆放完毕,同学们上手实操。只见拓包起起伏伏、节奏井然有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同学们互相观摩,互相探讨,不亦乐乎。
  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活动紧扣主旋律,良好地展现和发扬了少数民族与校园非遗文化交融的团结风范。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7-25 15:20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7-2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