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十年来致力于一件事 这群商大人坚持在“丝路”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4-01-20 23:1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林晓莹 叶怡伶)在过去的十年里,浙江工商大学的杨倩从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变成了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她曾参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为俄罗斯代表团提供英文交替传译服务,如今仍然活跃在志愿者的队伍里,作为国际文化传播者,讲述中国故事。
  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了一场高端赛事志愿服务交流座谈会。杨倩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志愿经历。
  “当时学院在招募外语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这个项目对我来说非常有挑战,很吸引我。”经过严格选拔后,杨倩成功成为一名志愿者,她表示:“只要在车站、地铁站,还有机场遇到国外友人询问时,我会义不容辞地上前解答并介绍中国文化。”
  回忆起大学志愿服务,杨倩不得不提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当时俄罗斯代表团凌晨三点到达酒店,所以我们早早起床来到现场准备。因为我和王一凡的口语好,又熟悉中国文化和哲学,总能用英语将文学作品与中国相关内容相结合,让外国友人全面地理解,所以每次都是让我们俩做代表解说。”在杨倩看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她希望做好翻译工作,成为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把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介绍给国外友人。
  “通过志愿服务,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的理解、认同与互信,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王一凡是浙江工商大学2015届毕业生,回忆起当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他有感而发,“我们同学里面不仅会英语,还有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基本每个人都会两种语言。”浙江工商大学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让中国元素随着“语言”走向全球。
  座谈会上师生们围坐在桌前交流,笑声不断。范振强是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看着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回来,他心里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孩子们在过去的十年里接待了上百批团队,有些团队擅长语言表达,有些则只懂一些小语种。他们愿意用自己所学的外语专业推动国际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浙江。”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研二学生陈慧敏已经担任外宾接待服务工作,并负责陪同嘉宾考察乌镇并进行广泛交流。她表示,志愿服务不仅是完成工作,更是要将中国文化带给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外语文学研究生党支部党员陈璐是今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她眼中,志愿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有时候我们分配到的任务可能没有那么高端,只是很平凡的岗位,可能一天也见不到几个外宾,但是我们仍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浙江工商大学,不仅是学生,每一位教师也都是一位文化使者。他们在服务中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外语能力,让他们学会多国语言,传递友好情谊。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老师周玲跨越33年参与了国内两届亚运会的志愿活动,关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点滴,她记忆犹新,“当时国家没有如今这样的繁荣、发达,举办一届亚运会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在今年能够有机会参加杭州亚运会是我的幸运,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去做更多。”
  十年来,不管是志愿服务先锋队还是参加亚运会的志愿教师,他们都以“语言+服务”为主线,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桥梁,为和平发展、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凝聚智慧。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