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品耕读文化,悟新质生产力精神——大中学生农田里共上一堂思政课
2024-04-03 14:11:00
宁波财经学院
  昨日,在宁波财经学院杭州湾校区的“恒园”劳动教育基地,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迎着和煦的春风泛起金色的波浪,一股浓烈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一群来自宁波科学中学的中学生们和宁财院的大学生正挥舞着锄头,尝试栽种草莓。
  这是一堂劳动教育课,也是宁财院与宁波科学中学的学生们共上的一堂思政课。课程一开始,就让大家在春光明媚的农田里挥汗如雨地当一回“农民”,“我之前从来没种过地,今天体验了一把之后觉得这样的参与很有意义,懂得了农耕的辛苦,农人的不易。”宁波科学中学初一3班的陈柔西说。
  栽种结束后,同学们又来到翻转教室,宁财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的老师们早已等待在那里。
  “同学们,我们的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你们知道是什么梦吗?”“他毕生的追求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那么,现在中国人的饭碗已经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了吗?”“大家觉得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吗?”“你们知道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吗?”原理教研室的吴翠环老师一连串的发问引发了全场同学的深思。
  吴翠环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要认识到确保粮食安全既要重视粮食生产也要重视粮食储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要义,就是着力调整优化粮食安全实现方式,改变以往那种以粮食收储价格支持政策为核心的藏粮于库模式,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吴翠环又顺势引出新质生产力,“这无疑是一种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证明。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在大学的课堂上,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新质生产力’,让我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一学生张晨熙说。
  “中华耕读文明的世代传承,一方面依靠以‘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另一方面依靠以‘读’为本源的价值文化教育。我希望同学们既要立足田间地头,又要扎实学好课堂本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赓续新时代的耕读文明。”随后,原理教研室的王长和博士又围绕“耕读文化”与同学们展开了探讨。
  有的同学说:“王老师的话让我认识到,耕读文明不仅仅是古代的传统,它更是我们新时代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关注农业生产,了解劳动的价值。只有在劳动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还有的同学表示:“我以前总觉得农业离我很远,但现在我明白了,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我要努力学习农业知识,将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的理解很到位。耕读文化强调的是劳动与学习的结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接着,王长和博士又详细讲解了耕读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以及在新时代的价值意义。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同学们对耕读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宁波财经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项目之一。“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耕读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直观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内涵。在农田实践中,学生们亲身体验耕种的艰辛与乐趣,深入了解耕读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种亲身体验使他们更加明白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负责人、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帆老师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讯员:张凯 李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