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皖西学院依托地方红绿资源以“三聚三统” 打造铸魂育人新阵地
2025-03-27 14:24:00
皖西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皖西学院扎根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绿色振兴”使命中,构建红色育人与绿色育人相得益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铸魂育人新阵地。学校“双色引擎·四业统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聚焦红色资源,统筹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学校依托党建、团建,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建设平台;依托学生社团,搭建红色文化教育自我成长平台;依托全媒体,搭建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依托红色宣讲,搭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和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交流平台。2000年,将“弘扬皖西红色文化”写入办学指导思想。2006年,以迎接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将“弘扬皖西红色文化,化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教育资源”凝练为办学特色。2014年,将红色文化育人列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八项主要任务之一。2019年,结合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校建设,全面实施红色文化育人“168”工程,并将“传承红色文化,服务绿色振兴,聚力三全育人”确定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谋划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材、平台、作品、校园和活动的“六个融入”建设思路,规划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一批校本教材、一个省级研究平台、一个红色展厅、一片红色园地、一套红色文化标识系统、一部红色舞台剧和一系列红色实践活动”的八个教育载体。2024年,在工程前期实施基础上提出红色文化育人“五个一”,即“红色文化研究创作、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红色文化传承赓续、红色文化品牌创建、红色文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深挖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双色引擎、三区联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开设了《皖西革命文学》《安徽民歌鉴赏》《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红色经典诵读》等46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文化“金课”,《红军长征史》选修课成为“香饽饽”。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红色文化育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聚焦绿色发展,统筹打造有机融合的育人载体。学校立足皖西绿色生态资源及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强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对接新兴产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急需,政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以教育部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高水平实践育人平台为龙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六安市人民政府等联合成立“西山药库研究院”“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生态种植等开展应用型研究。依托六安市粮食主产区地域优势,研发多种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和精准度。组织力量在大别山水资源开发保护、生态功能区规划、大别山森林碳汇、生态补偿、流域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依托皖西白鹅特色产业,成立六安市鹅产业学院,组建原种保护与推广、健康养殖与示范、鹅食品精深加工、羽绒及制品开发、营销与品牌建设5个科技创新与服务团队,助推皖西白鹅产业跨越式发展。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转化应用性研究成果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先后与市县区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50余个。
  聚焦品牌建设,统筹推进红绿融合的育人实践。学校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富有时代特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相结合,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文化节”“红色文化我来说”“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民间故事采集”“皖西红色景区解说词大赛”等特色活动,举办网络思政文化节,建设线上线下“皖西红色文化育人展厅”,以图文声光等多媒介形式展示皖西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和育人成果,铸就红色文化传承的精神品格。组建“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到学校、企业等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情讲述“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经典故事,构建“高校+中小学+社区+企业”等多层级覆盖的教育活动体系,受到团中央表彰。学校立足皖西绿色资源,依托优势学科,建成绿色发展馆,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氛围,努力打造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基地、绿色育人成果展示空间、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学校形象展示窗口。组织学生开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以及法治宣传、科技支农、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在乡村学校支教,在产业发展前线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国情调研、劳动体验、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及地方产业发展。(图文/孙晓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938985253 2025-03-27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