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数智赋能,产教融合: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2025-09-18 15:41:00
安徽新华学院

  近年来,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紧跟数智时代发展浪潮,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为导向,深耕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领域,通过数字化深度融入、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培育三大核心举措,构建起“校政企协同、产学研融通” 的育人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管人才搭建坚实平台,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重塑专业培养体系,打通产业需求“最后一公里”。学院以“数智基因”为核心理念,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系统性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基础—融合—应用”金字塔式课程体系,开设《智能财务共享》《金融大数据分析》《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一批数字化特色课程,开发《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教程》等新形态教材,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数智能力培养的全面跃升。学院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共建课程资源库38个、真实项目案例218个,让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同频共振。
  此外,学院创新 “课-证-岗-赛融通”模式,联合企业开展财务数智化比赛、ERP创新创业大赛、BIP证书培训等活动,近五年累计斩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43项、省级奖项87项,学生数智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学院以“教、学、做、赛、创”一体化为核心,将企业真实项目、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全流程,实现“课堂学习-岗位实践 -竞赛检验-创新应用”的闭环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深度接触行业真实场景,大幅提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打造沉浸式实践平台,构筑能力培养“实景课堂”。为打破传统实验室功能单一、脱离产业的局限,学院整合校企资源,建成智能财务共享实验实训中心、金融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经管综合实验实训中心三大高规格数智化教学平台,均获批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依托与新道科技、国元证券、九通会计师事务所等头部企业共建的产业学院,引入企业脱敏数据和云平台,打造“教学—产业—科研—服务”四维联动的沉浸式实践生态。

  此外,学院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获批3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发数智化企业运营沙盘(新道)、智能财务共享服务等虚拟仿真模块,让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掌握数智技术在经管领域的应用方法。截至目前,实验室不仅服务于3000余名在校生的实践教学,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年培训人数超500人次,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

  构建“双师双能”队伍,夯实育人质量“核心基石”。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校企协同”,打造一支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 “引进来”,引进行企专家深度参与教学,新道科技、九通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的资深导师共同开发《智能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数智化课程16门,定期开展“行业名师大讲堂”,年均举办专题讲座 20 余场;另一方面“走出去”,设立教师数智能力工作坊,每年选派20余名教师赴企业挂岗实践,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累计有15名教师获得“全国新道杯数智财经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安徽省教坛新秀”等荣誉。

  同时,学院组建跨学科“新文科 + IT”教学团队,现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支(含数字金融教学创新团队、审计学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30余项、教育部拓金课程1项,发表数智化教学相关论文50余篇,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相互促进的师资发展生态。2023年,学院教师团队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4年获评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示范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获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认可。

  产教融合结硕果,聚力赋能启新程。截至目前,财会与金融学院财务管理、经济与金融两个专业获批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企业运营与管理》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毕业生进入金融科技、智能财务等数智化领域就业比例从20%提升至65%,平均起薪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经管专业12%,用人单位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转型认知”好评率超95%。

  未来,财会与金融学院将继续秉持“育人为本、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动力,持续深化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以更高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为培养更多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经管人才贡献新华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