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滁州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诵典思政课精彩上演,为在场师生开启了一段回望历史、致敬先烈、凝聚力量的精神之旅。
本次活动由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主办,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后勤处、安保处、音乐与教育学院承办,蔚然通讯社、播音与主持爱好者协会协办。
校党委书记周旭,党委副书记张敏,副校长王春,党委常委、副校长曾献功,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项东,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来自各二级学院的新生及辅导员代表共同观看。
安徽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夔,安徽日报滁州记者站站长罗宝,安徽艺术学院副教授、戏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磊,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外宣部副主任徐基山,滁州经典983电台主持人张言标受邀观看演出并担任评委。
演出精心设置《铭记》《传承》《奋斗》三个篇章,16件优秀参演作品依次登台,通过配音、朗诵等多元艺术形式,将红色历史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在配音环节,《追风者》中革命者为理想奔波的坚毅身影,《向警予》中女英雄为革命事业慷慨赴死的无畏气魄,《半条棉被》中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东极岛》中守岛战士保家卫国的赤诚坚守,《建军大业》中革命先辈的壮志豪情,让在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之中。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来的朗诵作品《赞美》,以醇厚而深情的嗓音,将80年前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与不屈抗争的精神娓娓道来,如泣如诉的语调既传递出对过往苦难的深切缅怀,更彰显出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奋起的磅礴力量,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厚重分量与精神底气。“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诵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仅描绘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更表达出新时代青年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担当之志。
从《铭记》篇章对历史的回望,到《传承》篇章对精神的接续,再到《奋斗》篇章对未来的展望,整场展演层层递进,既让师生在红色经典中重温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深刻铭记了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和平,更激励着全体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勤学笃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配音作品《半条棉被》、朗诵作品《不朽的抗战》,文学与传媒学院朗诵作品《胜利回响》获一等奖。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获优秀组织奖。校领导分别为获奖的个人、团体和单位颁奖。
党委宣传部文化建设科副科长许文文说:“非常荣幸有机会参演并执导本次诵典思政课。作为导演,我最欣慰的不是舞台有多绚丽,而是看到了滁州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在诵读中真正理解了历史,在演绎中坚定了理想。这种内化于心的教育力量,是最为珍贵的。舞台上的“声”会落幕,但育人者的“行”永不谢幕。我将继续在岗位上服务好师生,让这份精神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传承下去。”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胡少启说:“本次诵典思政课以艺术化形式重现烽火记忆,震撼人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不屈意志与责任担当,正是当下青年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将引导学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等奖获得者,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乔雅说:“以前在书本上读抗战历史,但这次,当我一遍遍诵读那些饱含血泪与热血的文字时,仿佛能触摸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能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牺牲的决绝。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让我找到了青春的答案。它告诉我,青春不应该只有个人的小悲欢,更应当融入国家的大未来。”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5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刁文博说:“观看诵典思政课,琅琊山下的宁静课堂与屏幕上的烽火岁月形成强烈对比。我深感今日在蔚园求知,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我们将扎根脚下这片热土,继承伟大抗战精神,将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