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榜样力量 | 芜湖学院施玉梅:以匠心守护烟火,用温情点亮校园
2025-11-06 08:38:00
芜湖学院
  施玉梅,中共党员,现任后勤与保卫管理处膳食科科长,曾获2025年“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优秀教职工”、2024年“师德优秀教职工”等荣誉。她虽不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师者,却以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穿梭于食堂后厨,在暮色深沉时巡查宿舍楼宇,为芜湖学院师生筑起一道温暖的后勤防线。她,是师生眼里亲密的“施阿姨”,是同事心中可靠的“大姐姐”。从宿舍管理工作到膳食管理工作,施玉梅用责任与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坚持。
  从宿舍到食堂 坚守一线岗位
  自2008年入职芜湖学院以来,施玉梅始终扎根一线,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解决师生需求。多年来,她坚持用心服务学生,每次在学生入住宿舍前履职尽责,逐间排查学生宿舍卫生及设施设备,确保学生顺利入住;在各个宿舍楼间进行隐患排查、响应学生需求、处理突发故障;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挺身第一现场,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不论是晚间还是节假日,她都尽可能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她将心比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用爱服务到每一位离家求学的学子。
  近年来,施玉梅调任食堂管理岗位。尽管“宿舍管理”和“食堂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施玉梅却不畏挑战,将一贯的严谨务实作风延续到食品安全领域,开启新的守护篇章。
  “食”刻呵护 筑牢舌尖防线
  施玉梅将“服务师生、保障教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安全更是她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过程,再到食堂就餐,施玉梅亲自把关,一步不落。面对食品原材料,她像一名严谨的“食材侦查员”,秉持着“从源头抓起”的原则,仔细核对采购单,检查每种食材的品种和数量。面对易腐食材,如肉类和蔬菜,她会凑近观察色泽、轻嗅气味,查看保质期,绝不允许有一丝安全隐患。食品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她都要逐字查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她从不马虎,每次都认真查看,就怕学生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食堂员工纷纷表示。
  食品安全的每一项验收流程,检验的不仅是食材的新鲜程度,更是后勤人心中对责任的敬畏。正是施玉梅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让广大师生们感受到了食堂管理的温度,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也能尝到烟火味。
  事无巨细 打磨服务品质
  “后勤工作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是施玉梅的工作信条。面对繁杂的琐事,施玉梅坚持从每一个环节着手,推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无论是面对食堂食品加工过程,还是餐具消毒,亦或是过去的宿舍管理,每一项工作她都严格按规执行,力求做到无懈可击。严苛的制度流程,却因她的柔情管理而充满人情味。在她的监督下,食堂也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餐具消毒柜整洁干净,工作人员穿戴手套和口罩更加规范,“这些细节让我觉得用餐更安心。”22级材料与化工学院学生王鑫表示。
  没有“微不足道”的选项,只有“无微不至”的答案。施玉梅以行动证明:后勤服务从来不是简单的幕后支撑,而是以无数细节编织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她严谨细心的态度,让每一位学子在校园里住得舒服,吃得安心。
  心系师生 传递掌心温度
  “制度要有刻度,服务得有温度。”施玉梅始终站在师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她主动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24小时待命,随时解决问题。24级人文教育学院学生陈晓舒对此深有体会:“当食堂遇到问题时,施科长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完全没有‘下班后就找不到人’的状态。”她还经常走访宿舍、食堂、教室,倾听师生心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期间,施玉梅还积极组织“服务日”活动,为师生提供免费维修、衣物缝补等服务,场面一度热闹非凡。她说:“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感到温暖,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烦,减少大家的困扰。”楼宇管理员陈小芳回忆:“无论多忙,她都会到场,从不缺席。” 
  十余载光阴流转,施玉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书写担当。她以“后勤无小事”的初心,“脚底板沾泥”的劲头,“24小时在线”的承诺,让“施阿姨”三个字成为师生心里的定心丸,“贴心、靠谱、认真”是学生们认为贴切她的形容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细水长流的坚守让“服务”二字有了具体的温度。严谨细致、扎实务实的工作风格,使她成为了后勤团队的中坚力量,也为广大师生树立了“以实干为根,以责任为本”的榜样。她的精神和力量,如同春日中的暖阳,温暖着芜湖学院的每一个角落,也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不断追求卓越。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宏伟的成就需无数微小积累,让平凡之力汇聚成非凡之果。让我们致敬每一个如施玉梅般默默奉献、倾心付出的后勤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