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安徽大学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21-12-27 14:26:00
安徽大学
  12月22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由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牵头申报的徽剧传承基地顺利入选。
  建设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旨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活态传承、保护传播、培养后继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度与可见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安徽大学陆续出版了包括《中国徽班》《安徽戏剧通史》等在内的戏曲研究专著,
完成了《四喜班研究》《徽戏剧目研究》等徽剧研究硕士论文
  近年来,安徽大学基于活态理念与多元文化语境对徽剧艺术进行传承,依托其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在人才培养、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建设安徽省徽剧艺术传承基地,贯彻落实开设相应徽剧课程、建设徽剧艺术俱乐部、举办徽剧表演艺术工作坊、深化徽剧学术研究等具体措施,着力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传授与社会传承相衔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实现对徽剧的多维度、立体化、可持续、国际化传承,保护优质戏曲基因和文化根脉,努力开创具有安徽特色的徽剧传承发展新局面。

安徽大学聘请徽剧名家汪育殊及杜铭、张淑颖跨界合作,
参与创排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
  据悉,安徽大学徽剧传承基地是安徽大学首个获批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接下来,安徽大学将用五年时间,打造一门徽剧精品课程,建设一个徽剧艺术俱乐部,举办一场徽剧经典剧目展演,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实现对徽剧的整体性、多元化和多维度传承。探索出徽剧艺术传承与创新机制,改善徽剧生态,强化人才培养,拓宽传播渠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徽剧的海外传播,将徽剧传承基地建设成有全国影响的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22376563 2022-02-21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