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庆师范大学专升本化学工程与工艺考试大纲
2025-07-0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通报2025年安庆师范大学专升本《化工概论》考试大纲参考24年考试大纲,本站专升本栏目备考安徽专升本的大二大三学子整理了24年考试大纲,内容包含了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目标与水平层次和考试内容等信息,更多详细内容见下。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以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工各领域有关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
础知识、典型工艺与生产过程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趋势等, 总分为 150 分。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1. 张娜,王强,时维振主编《现代化工导论》, 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年。
二、考试目标与水平层次
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组成。“知识与技能要点”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考试水平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用)。每一较高层次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的基础知识,如要求学生能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识别出学过的知识(再认)或者能按题目要求复述学过的知识(再现)。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生的学习成果。例如:“石油炼制”的概念。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除“识记”的要求外,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哪些?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步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
题。例如:煤气化的原理及工艺。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石油炼制过程工艺等。
三、考试内容
一、绪论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化工的内涵 | 1.化工的定义2.化工的特点 | √ | √ | ||
| 化工的分类 | 1.化工的分类 | √ | |||
| 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1.化工与农业2.化工与医药3.化工与能源4.化工与国防5.化工与人类生活 | √√√√ | √ | ||
| 化工的发展趋势 | 1.化工的发展趋势 | √ | |||
| 化工基础知识 | 1.化工生产的基本概念2.化工单元过程与化工单元操作 3.工艺程序结构 | √√√ | |||
二、天然气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天然气资源 | 1.天然气资源 | √ | |||
| 天然气的组成与 分类 | 1.天然气的组成2.天然气的分类 | √√ | |||
| 天然气的化工利 用 | 1.天然气的化工利用 | √ | |||
| 天然气的处理与 | 1.天然气处理与加工的涵义 | √ | |||
| 加工 | 2.天然气加工的主要产品 | √ | |||
| 天然气化工产品 的制备 | 1.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 | √ | |||
| 2.天然气转化合成甲醇 | √ | ||||
| 3.天然气制乙炔 | √ | ||||
| 4.天然气制炭黑 | √ | ||||
| 5.天然气的氯化加工 | √ | ||||
| 6.天然气硝化制硝基甲烷 | √ | ||||
| 7.天然气合成氢氰酸 | √ | ||||
| 8.天然气制二硫化碳 | √ |
三、煤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煤化工的原料及其范围 | 1.煤化工的原料--煤2.煤化工的范围 | √√ | |||
| 煤化工的发展 | 1.煤化工的发展 | √ | |||
| 炼焦 | 1.煤的成焦过程机理2.配煤的目的和意义3.炼焦化学工业产品4.炼焦产品的回收与加工 | √√ | √√ | ||
| 煤的气化 | 1.煤气化原理2.煤气化工艺3.煤气化技术的应用 | √√√ | |||
| 煤的直接液化 | 1.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2.煤的直接液化工艺3.典型的煤直接液化工艺 | √√ | √ | ||
| 煤的间接液化 | 1.煤的间接液化技术2.FT 合成反应3.煤的间接液化工艺4.典型的间接液化工艺 | √ | √√ | √ | |
四、碳一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碳一化工的定义及特点 | 1.碳一化工的定义2.碳一化工的特点 | √√ | |||
| 碳一化工发展的推动力 | 1.能源结构的调整2.环保的要求3.科技的进步 | √√√ | |||
| 碳一化工发展的热点 | 1.合成气的生产技术2.合成气路线合成液体燃料3.合成气路线合成基础有机化学品4.天然气(甲烷)直接合成基础有机化学品 | √√ | √√ | ||
| 典型碳一化工产 品的生产 | 1.二甲醚2.碳酸二甲酯3.甲醛4.醋酸 | √√ | √√ | ||
五、石油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石油化工概论 | 1.石油化工概论 | √ | |||
| 石油 | 1.原油的一般性质2.原油的元素组成3.原油的馏分组成4.原油的烃类组成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6.原油的分类 | √ | √√√ | √√ | |
| 石油炼制 | 1.原油的预处理2.原油的蒸馏3.催化裂化 | √ | √√ | ||
| 4.催化重整5.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 | √√ | ||||
| 石油烃类热裂解 | 1.热裂解的原料2.热裂解的反应原理3.热裂解工艺4.裂解产物的急冷操作5.裂解气分离 | √ | √ | √√ | √ |
| 芳烃的生产 | 1.芳烃的来源2.芳烃的转化3.芳烃联合加工流程 | √√√ | |||
| 石油化工产品 | 1.乙烯系列产品及用途2.丙烯系列产品及用途3.碳四烃系列产品及用途4.芳烃系列产品及用途 | √√√√ | |||
| 典型石油化工产 品的生产工艺 | 1.环氧乙烷、乙二醇2.氯乙烯3.丙烯腈4.丙酮、苯酚5.顺酐6.环己烷7.对苯二甲酸及二甲酯8.双酚A | √√√√ | √√ | √√ |
六、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合成材料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高分子科学的发 | 1.高分子的定义 | √ | |||
| 展 | 2.高分子科学的发展 | √ | |||
| 高分子的组成、 | 1.高分子的基本组成 | √ | |||
| 性质及分类 | 2.高分子的基本性质 | √ | |||
| 3.高分子的分类 | √ | ||||
| 高分子合成工艺 | 1.高分子合成方法2.高分子合成工艺 | √ | √ | ||
| 通用高分子材料 | 1.塑料2.橡胶3.纤维 | √ | √√ | ||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1.离子交换高分子材料与吸附性高分子材料2.高吸水性树脂3.螯合树脂及配位高分子4.高分子功能膜材料 5.导电性高分子材料6.感光性高分子7.医用高分子8.智能高分子材料 | √√√√√√√ | √ |
七、精细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精细化工的形成与发展 | 1.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的定义2.精细化工的形成与发展 | √ | √ | ||
| 精细化工的特点 | 1.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多2.间歇生产装置3.高技术密集度 4.经济效益高 | √√√√ | |||
| 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 | 1.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 | √ | |||
| 典型的精细化工 产品 | 1.涂料2.胶黏剂3.香料及香精4.化妆品 | √√ | √√ | ||
八、生物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生物化工的特点 | 1.生物化工的特点 | √ | |||
|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 | 1.医药领域2.农业领域3.精细化工领域4.石油化工领域 | √√√ | √ | ||
|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 1.生物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2.生物化工的主要发展趋势 | √√ | |||
| 生物催化剂--酶 | 1.酶及酶催化2.酶制剂的发展3.典型的酶制剂 4.酶的应用 | √ | √√√ | ||
| 生物加工工程 | 1.生物反应器2.生物产品的分离提纯 | √ | √ | ||
| 典型生物化工产 品的生产技术 | 1.苹果酸2.反丁烯二酸3.谷胱甘肽4.发酵法甘油5.L-赖氨酸 | √√√√√ | |||
九、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工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绿色化学的产生 | 1.绿色化学的产生 | √ | |||
| 与发展 | 2.绿色化学的发展 | √ | |||
| 绿色化学的研究 | 1.绿色化学的定义 | √ | |||
| 内容及特点 | 2.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 √ | |||
| 3.绿色化学的特点 | √ | ||||
| 绿色化工 | 1.绿色化学的“十二原则”2.绿色化工技术的特点3.绿色化工工艺 | √√ | √ | ||
| 典型的绿色化工 产品 | 1.绿色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2.绿色无机化工产品--绿色环保焊膏3.绿色精细化学品--绿色燃料添加剂 4.绿色生物化工产品--绿色生物制药 | √√√ | √ |
十、化学工业面临的挑战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化工污染 | 1.化工污染的发展2.化工污染的来源3.化工污染的特点 | √ | √√ | ||
| 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
(1)采用闭卷笔答方式。(2)考试时间为90 分钟。2.试卷结构
(1)按考试水平分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百分比 | 20% | 30% | 30% | 20% |
(2)按考试题型分
|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名词解释 | 简答题 | 实践应用题 |
| 百分比 | 20% | 15% | 15% | 30% | 20% |
科目2《大学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以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个部分,总分为150 分。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1. 钟国清,蔡自由主编《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
二、考试目标与水平层次
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组成。“知识与技能要点”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考试水平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用)。每一较高层次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的基础知识,如要求学生能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识别出学过的知识(再认)或者能按题目要求复述学过的知识(再现)。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氧化数”的概念。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除“识记”的要求外,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水分子中化学键的种类。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步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题。例如: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氧化草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计算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
三、考试内容
一、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1.原子的组成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3.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 √ | √√ | ||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方法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 √√ | |||
|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 1.原子半径2.电离能3.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 √ | √ | |
| 化学键 | 1.离子键的特征及本质2.共价键的键型:σ 键、π 键和配位键3.共价键的特点 | √ | √√ | ||
|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 1.sp 杂化、sp2 杂化、sp3 杂化的分子构型2.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3.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空间构型 | √√ | √ | ||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化学反应速率 | 1.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2.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3. 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分别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 √ | ||
| 化学平衡 | 1.实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2.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3.浓度、压力和温度分别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 √√ |
三、化学分析概论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误差与数据处理 | 1.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误差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 | √√ | ||
| 滴定分析法 | 1.滴定分析的基本方法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 | √ | ||
四、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弱电解质的解离 平衡 | 1.弱电解质解离常数表达式2.解离度的意义3.稀释定律 | √ | √ | √ | |
| 酸碱质子理论 | 1.酸碱的定义2.共轭酸碱对的判断 | √ | √ | ||
| 酸碱溶液pH 的计算 | 1.一元弱酸、弱碱中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2.一般式与最简式及其判定条件 | √√ | |||
|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 1.同离子效应的定义及判断2.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其pH 值的计算3.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置原则 | √√ | √ | ||
| 酸碱滴定法 | 1.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与变色范围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3.酸碱指示剂的合理选择。 | √ | √ | √ | |
五、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 知识与技能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要点 | A | B | C | D | |
| 溶度积原理及应用 | 1.溶度积的概念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3.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 √ | √ | √ | |
| 沉淀滴定法 | 1. 银量法终点的确定及其应用 | √ |
六、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氧化还原反应 | 1.氧化数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 | √ | ||
|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 1.原电池的概念2.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3.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能斯特方程的使用5.电极电势的应用 | √ | √√ | √√ | |
| 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 | 1.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2.氧化还原滴定中所用的指示剂类型 3.高锰酸钾滴定法与碘量法 | √ | √√ | ||
七、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配合物及其应用 | 1.配合物的定义、组成2.常见配合物的命名 | √√ | |||
| 配离子的配位解离平衡 | 1.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2.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 √ | √ | ||
| 配位滴定法 | 1.EDTA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 √ | √ | ||
八、吸光光度法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1.吸光光度法的特点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朗伯-比尔定律4.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 √ | √√ | √ | |
| 光度分析法及其仪器 | 1.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2.吸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3.了解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 √√ | √ | ||
九、电势分析法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1.基本原理即能斯特方程2.参比电极,指示电极 | √ | √ | ||
|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 1.直接电势法2.电势滴定法3.原理及终点的判定 | √√ | √ | ||
十、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烷烃 | 1.烷烃的同系物和同分异构2.烷烃的命名3.烷烃的性质 | √√ | √ | ||
|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 1.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2.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 √ | √ | ||
| 芳香烃 | 1.芳香烃的分类与命名2.苯的结构3.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4.苯及其一取代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 √ | √ | √ | √ |
| 卤代烃 |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性质2.不同类型卤代烃卤原子的活性差异 3.卤代烃的亲核反应历程 | √ | √ | √ |
十一、醇、酚和醚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醇 | 1.醇的分类和命名2.醇的结构3.物理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如甲醇、乙醇4.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如酯化反应、氧化反应等 | √ | √√ | √ | |
| 酚 | 1.酚的分类和命名2.酚的主要化学性质,如酸性、显色反应等3.重要化合物,如苯酚,甲苯酚 | √ | √ | √ | |
| 醚 | 1.醚的分类和命名2.重要醚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如乙醚等 | √ | √ | ||
十二、醛和酮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醛 | 1.重要醛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如甲醛、苯甲醛等2.醛的化学性质,如加成、氧化、还原反应等 | √ | √ | ||
| 酮 | 1.重要酮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如丙酮等 | √ | |||
十三、羧酸及其衍生物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羧酸 |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2.重要羧酸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如甲酸、乙酸等3.羧酸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 √ | √ | √ | |
| 羧酸衍生物 | 1.重要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如乙酸酐、DMF等2.重要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如乙酸酐 | √ | √ | ||
十四、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 A | B | C | D | ||
| 胺 | 1.胺的分类和命名2.重要胺的理化性质,如苯胺的烷基化反应等 | √ | √ | ||
| 含磷有机化合物 | 1.含磷有机物的结构2.有机磷农药的应用 | √ | √ | ||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
(1)采用闭卷笔答方式。(2)考试时间为90 分钟。2.试卷结构
(1)按考试水平分
|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 百分比 | 30% | 30% | 20% | 20% |
(2)按考试题型分
|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简答题 | 计算题 |
| 百分比 | 40% | 20% | 20% | 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