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理工学院2025年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2025-07-0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淮北理工学院2025年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考试大纲已公布!本站专升本栏目为安徽专升本学子整理了淮北理工学院2025年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考试大纲,供备考安徽专升本的大二大三学子参考!考试大纲包含了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等信息,详细内容见下。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本纲要以四个回归为依据,坚持“以本为本”,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总分300分。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参考教材如下: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
2.《心理学》,姚本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第四版。
表12025年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范围
专业名称 | 专业理论考试 | 具体考试范围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详见考试大纲 |
《心理学》 |
三、考试水平划分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用)。每一较高层次同时包含其较低层次的考试水平。其具体含义为:
A(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水平,要求考生能正确地辨别、再认或再现相应的基础知识,如要求学生能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识别出学过的知识(再认)或者能按题目要求复述学过的知识(再现)。即在记忆水平上考核考生的学习成果。
B(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除“识记”的要求外,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C(掌握):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步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简单问题。
D(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在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有系统的、灵活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形式: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2.试卷结构(命题单位可依据具体情况在5%的比例内增减)
按知识点分
序号 | 知识科目 | 百分比 | 分值 |
1 | 教育学 | 50% | 150分 |
2 | 心理学 | 50% | 150分 |
按考试水平分
考试水平 | A | B | C | D |
百分比 | 20% | 30% | 30% | 20% |
按考试题型分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判断题 | 简答题 | 实践应用题 |
百分比 | 30% | 20% | 10% | 20% | 20% |
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学及其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 1.教育学和教育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1.教育学产生2.教育学发展趋势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 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
二、教育及其本质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教育的起源2.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
教育的基本内涵 | 1.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2.教育概念3.教育本质 | ||||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 1.教育基本要素2.教育的主要形态 |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的影响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 1.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人口功能4.教育的文化功能 | |||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 1.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1.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功能 |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 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3.坚持教育创新 |
五、教育目的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育目的概述 | 1.教育目的内涵2.教育目的层次结构3.教育目的社会基础 |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 |||
我国的教育目的 |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 1.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2.素质教育的内涵3.创新人才的培养 |
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德育 | 1.德育的内涵和意义2.德育的目标3.德育的内容 | ||||
智育 | 1.智育的内涵和意义2.智育的目标3.智育的内容 | ||||
体育 | 1.体育的内涵和意义2.体育的目标3.体育的内容 |
美育 | 1.美育的内涵和意义2.美育的目标3.美育的内容 |
劳动技术教育 |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2.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
七、学校教育制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 1.学校的产生2.学校的发展3.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 1.学校教育制度内涵2.我国的学校制度3.部分国家的学校制度 | ||||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 1.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2.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
八、课程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课程概述 | 1.课程的概念2.课程的类型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 ||||
课程开发 | 1.课程目标的确定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
课程改革 | 1.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
九、教学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学概述 | 1.教学的基本内涵2.教学的主要作用3.教学的基本任务 | ||||
教学理论与规律 | 1.教学理论2.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3.教学原则 | ||||
教学实施 | 1.教学目标2.教学环节3.教学方法4.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评价 | ||||
中小学教学改革 | 1.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2.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
十、教师与学生发展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教师 | 1.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教师的专业发展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
班主任 | 1.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2.班主任任务与职责3.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学生 | 1.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2.学生观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第二部分心理学
一、绪论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学概述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基本观点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1.心理学的历史2.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 ||||
心理学的生理基础 |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脑的结构与功能3.神经系统的发育 |
二、心理学研究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学研究概述 | 1.心理学研究的目标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4.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1.个案法2.观察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实验法6.文献法 |
三、心理发展理论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心理发展理论 | 1.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 ||||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 1.心理发展的先天性和后天性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3.心理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1.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四、感觉、知觉与注意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感觉 | 1.感觉的含义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3.感觉的种类 | ||
知觉 | 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特征3.知觉的加工和组织4.知觉的种类5.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
注意 | 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4.注意的品质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五、记忆、思维与想象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记忆 | 1.记忆概述2.记忆的种类3.记忆的品质4.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5.记忆的规律及策略6.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
思维 | 1.思维概述2.思维形式3.问题解决 |
想象 | 1.想象和表象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4.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5.想象力的培养 |
六、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智力 | 1.智力理论2.智力的发展3.智力的开发 | ||||
能力 | 1.能力的含义2.能力的种类3.能力的提升 | ||||
创造力 | 1.创造力的含义2.创造力理论3.创造力的培养 |
七、气质、性格与自我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气质 | 1.气质含义2.类型3.气质理论 |
性格 | 1.性格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 |||
自我 | 1.自我的含义 2.自我的特征3.自我的结构 |
八、需要、动机与情绪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需要 | 1.类型2.理论 | |||||
动机 | 1.类型2.功能3.冲突4.理论 | |||||
情绪 | 1.功能2.类型3.表情4.基本状态5.情绪的自我调适 |
九、学习心理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学习心理概述 | 1.学习的含义2.学习的分类3.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13
学习理论 |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 |||
高效学习 | 1.高效学习概述2.学习动机的激发3.学习策略的掌握4.学习迁移的使用 |
十、社会心理
知识与技能要点 | 考试条目 | 考试水平 | |||
A | B | C | D | ||
社会群体 | 1.群体概述2.群体氛围与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 ||||
社会影响 | 1.从众与服从2.竞争与合作3.社会助长与社会化4.流行与流言 | ||||
社会交往 | 1.人际关系概述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3.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
2025年安徽专升本可以从哪些方面准备?
了解考试科目:根据合肥师范学院本科招生网发布的信息,2025年安徽专升本的考试科目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通常包括大学语文、英语、高等数学等,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不同。
查看招生专业和范围:了解不同院校的招生专业及对应的招生范围,这有助于你确定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例如,合肥师范学院列出了一系列招生专业及其对应的专业课考试科目。
报名流程:关注安徽省教育厅或相关院校发布的报名时间和流程。通常,报名时间会在考试前几个月公布,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及缴费等手续。
资格审核:确保你的报名资格符合要求,并按时完成所有报名步骤,包括信息填报、采像、缴费等。
复习资料:搜集相关的复习资料,包括历年真题、模拟题、课程讲义等。可以参考《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来准备专业课。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科目和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均衡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模拟考试:通过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避免过度紧张影响考试表现。
专业对照表:根据官方公布的专业对照表进行选择,并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尤其是跨专业报考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