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专升本播音与主持艺术考试大纲
2025-07-1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专升本播音与主持艺术考试大纲已公布!本站专升本栏目为安徽专升本学子整理了2025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专升本播音与主持艺术考试大纲,供备考安徽招生的大二大三学子参考,考试大纲内容包含了总纲、考试的科目、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的要求等信息,详细内容见下。
总纲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升本招生考试是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 试院要求制定的,招考对象为安徽省省属普通高校(以及经过批准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的应届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安徽省高校毕业的具有普通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士兵。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挑选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专科毕业生,进一步接受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教育。
本考试大纲是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本大纲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力求紧密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升入本科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普通专升本规模要求,按照教育部和省部署要求,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高〔2020〕2号)等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落实专升本招生工作,实现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考试将考查学生对播音、节目主持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对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即兴口语表达,新闻播音和各类型节目主持技巧的实践运用;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能力及播音主持创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
科目一:传播学概论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依据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版本,传播学概论科目考查学生对于传播学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传播现象的基本判断能力水平、文化传播的创新意识水平,以及学生的文字陈述能力、基本的记忆能力和创新思路的表达能力。
考试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ISBN: 9787300111254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1、科目范围和素养
传播学概论是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协同的理论基础,也是专业技能服务我国群众的重要理论常识。依据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结合我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将传播学概论
中的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传播效果研究、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等内容提取作为考试范围。
2、考查内容分类列举
一、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了解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了解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第二部分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历程
2、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3、了解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三部分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了解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
2、了解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意义的含义及产生、符号意义的分类、符号意义的暧昧性、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3、了解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四部分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理解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2、理解直线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程式”)的基本内容、意义和不足
3、了解申农-韦弗模式的含义和缺陷
4、了解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的特征
5、了解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第五部分 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1、了解人内传播(含义、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2、了解人际传播(含义、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3、了解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趋同心理、集合行为)
4、了解组织传播(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5、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6、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大众报刊、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7、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两种观点、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理论)
第六部分 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
1、了解“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2、理解“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内容和评价)第七部分 传播效果研究
1、了解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2、理解“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理论、“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第八部分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1、理解“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概要及特点
2、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含义及评价
3、了解“知沟”理论含义
4、了解“第三人效果”理论含义
二、考核要求
考核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理解:能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其区别和联系,能恰当地用实例说明概念和原理,或用概念和原理分析实例;并能在实践分析中正确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并合理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补充说明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考试时长
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三、考试分值
满分为150分。
四、试题类型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创新应用题六种题型。
科目二:专业实践综合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依据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版本,本科目重点考查学生对于播音理论、主持理论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声语言艺术表达能力及播音主持创作能力,及专业需要的自我形象管理和塑造能力。
考试参考书目:《当代电视播音主持教程(第三版)》.罗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ISBN: 978-7-5657-3049-8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1、科目范围和素养
依据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结合我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本科目考试旨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音条件、稿件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节目主持能力、镜头前形象与状态和综合艺术素质。
2、考查内容分类列举
第一部分 播音创作基础
1.理解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播音主持语言特点、备稿六步
2.掌握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的特点和技巧3.掌握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特点和技巧
4.掌握对稿件的理解、把握和再创作能力
第二部分即兴口语表达
1.理解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创作路径和原则2.熟悉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3.掌握串联语的准备和表达
4.掌握话题的开头、衔接及结尾的表达技巧5.掌握临场应变的依据和策略
第三部分 节目主持
1.理解节目主持人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历程,特点和作用。2.掌握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3.熟悉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4.掌握新闻评论类节目、社教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等不同节目形式主持人的主持技能。
5.掌握良好的体态语,能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考核要求
考核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理解: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熟悉:能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其区别和联系,能恰当地用实例说明概念和原理,或用概念和原理分析实例;掌握: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实践分析中正确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并合理地运用于实践中。
补充说明
一、考试形式
考试面试形式。
二、考试时长
每位考生一般为10分钟左右。
三、考试分值
满分为150分。
四、试题类型
作品朗读,模拟主持,话题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