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移通学院:128家企业搭建“就业直通车”,千余岗位点燃就业热情
2025-04-24 09:56:00
重庆移通学院

  为深入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桥梁,4月23日10:30,重庆移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联合淬炼商学院在南校区足球场开展合川校区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综合双选会活动,共计4000余名学子现场参与简历投递与面试,据统计,700余名学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签约意向。

  双选会共邀请128家用人单位,提供363个工作岗位,计划招聘人数4880人。单位涵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成都中铁建锦城投资有限公司、中电科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分公司、重庆外商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人才需求涵盖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金融、教育、广告传媒等多个行业。

  双选会现场,设有总服务台,涵盖AI视频模拟面试训练、“智绘”证件照服务、简历指导站、面试指导站、职场礼仪咨询站、医疗服务站等多元服务专区。其中,AI视频模拟面试训练专区,能模拟真实面试场景并提供实时反馈,助力学生提升面试技巧;“智绘”证件照服务专区,通过AI智能修图,结合职场形象设计理念,助力学生快速拥有专业又不失个性的求职“门面”照片;简历指导站、面试指导站、职场礼仪咨询站等专区,学校就业创业导师库导师在现场为学生提供 “一对一”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修改完善简历、提升求职竞争力。

  用人单位HR在企业展位前向毕业生全方位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热情细致地向毕业生介绍岗位需求和薪酬福利、发展前景等内容。双选会结束后,40余家企业于校内开展专场宣讲会,共计800余名毕业生在校内各个宣讲室参与企业宣讲会。

  “今天有很多家国企、合资企业,提供的岗位都很不错,感谢学校双选会给了我们一个与企业面对面对话的平台!”不少毕业生纷纷感慨,在这里,他们能够更直观、全面地认识企业和岗位,从而精准的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毕业生前往企业展位,仔细询问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期间,重庆移通学院副校长陈仲华到现场指导就业工作,亲自体验AI智能证件拍照,与用人单位详细了解人才招聘需求,大力邀请用人单位多走进学校开展宣讲会,招聘和引用人才。

  双选会活动,是毕业生迅速走向社会和职场的重要资源,这场涌动着青春力量的双选盛会,不仅是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更是高等教育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128家企业构筑的就业“强磁场”,既为学子打开了触摸行业前沿的窗口,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在“稳就业”与“促发展”的双向赛道上,重庆移通学院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搭建多元就业服务平台,既破解“人才何处去”的成长之问,更回应“发展何以兴”的时代之题。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和完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输送有理想、有本领的奋斗者,为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具温度的注脚。

  重庆平伟汽车系统有限公司HR分享到,作为连续参与移通春秋两季双选会的用人单位,我们深切感受到 2025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的显著变化。相较于往届,我们对这届学生的专业匹配度更为关注,这既是岗位需求的精准导向,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考量。此次春招学生求职意向还是蛮高的,学生们主动了解岗位信息、积极投递简历,展现出极高的求职热情与明确的职业规划。

  重庆安瑞光电有限公司HR提到,此次双选会,学校的组织和服务非常好,移通学子展现出的综合素质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沟通表达流畅得体,面对工作挑战时的抗压能力也十分突出,不少同学展现出极强的职业适应性和责任感。这样优秀的人才正是我们企业急需的,未来入职后,我们将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为团队骨干!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黄莉来到此次双选会现场看到,学校邀请了很多优质企业,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都有涉及。现场还设有AI视频模拟面试训练及“智绘”证件照,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非常感谢学校,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双选平台与资源。

  智能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冉茂材说到,虽然求职之路充满挑战,但庆幸的是,学校精心筹备的双选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这里,我们不仅收获了更多与心仪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感受到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