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渝大地的职业教育热土上,一所以红色基因浇铸专业教育的新模式正绽放异彩。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第三党支部创新构建“金科赤脉·会计文化传承者”品牌,将百年红色会计史与非遗技艺、现代文创深度融通,走出了一条“专业教育红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职业精神强起来”的特色育人之路。
一、溯红脉:在历史长河中打捞精神密码
“这本1948年晋绥边区粮秣账册,每一粒算珠都见证着革命先辈‘毫厘系江山’的忠诚。”在《中国会计红色简史》编撰研讨会上,师生们正通过泛黄账簿触摸红色财经脉络。党支部历时两年梳理中共百年经济工作史,从瑞金时期的“扁担银行”到延安时期的“马背账簿”,建立起贯通百年的红色会计基因库。
沉浸式教学场景里,00后学子们用毛边纸复刻解放区粮秣账目。“小数点后三位误差就可能导致前线战士断粮”,会计专业学生在“红色账本复原赛”中感慨。这种“指尖触摸历史“的体验式教学,已让1200余名学生在数据复原中读懂”精打细算为革命“的深刻内涵。
支部师生参加参观浙江金融学院博物馆为《中国会计红色简史》取材
二、传匠心:让千年珠算拨响时代清音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部开设了“珠算与廉洁”工坊,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解读“毫厘不差”的职业精神。通过珠算技艺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会计职业的严谨性与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工坊内,师生的算盘声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诵读声交织成韵。“算珠上下分明,账目毫厘不差”的教学设计,将千年珠算智慧转化为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自主创作的《会计传承》歌曲,已成为学生拨响的时代清音。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会计文化剧本杀”:在“审计风暴中的初心考验”剧情中,学生化身不同角色,在虚拟的亿元资金漏洞前进行职业道德抉择。这种沉浸式思政课已开发8个主题剧本,覆盖全年级实践教学。
《中国会计文化》课程中支部学生展示文创作品及自创歌曲《会计传承》
三、融校企:使红色教育走出校园围墙
2023年春季,党支部与重庆精佳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党建共建,双方签署“红色会计文化进企业”合作协议。在杨闇公、杨尚昆故居的苍松翠柏间,校企党员共上“行走的党课”。学生手持复原的1927年潼南农民协会账册复制件,对照杨闇公烈士“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铮铮誓言,现场解析革命年代财务管理与理想信念的内在关联。
“这份土地革命时期的收支表,每一笔都浸透着对党的忠诚。”精佳企业财务总监在参观中感慨。活动特别设置“古今会计对话“环节,校企双方以“工程项目审计中的廉洁风险防控”为案例展开研讨,将红色会计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党支部与重庆精佳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党支部与重庆精佳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缅怀革命先驱,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
四、育新人:为专业教育构筑立体路径
支部将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行业企业,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解、实践调研等形式,向上延伸建立“会计文化研讲社”,向下扎根企业实践基地,向外拓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在新疆哈萨克族牧区,师生们深入了解会计行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哈萨克族人民共同载歌载舞,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让中华民族文化之花盛开在天山脚下。
支部赴新疆参与哈萨克族民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
五、结硕果:文化育人绽放时代光彩
通过“金科赤脉·会计文化传承者”品牌建设,支部在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多次在市级、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会计文化研讲社”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社团,支部党员教师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称号。
支部师生闯入“大创慧谷”川渝总决赛
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一场场“会计工坊体验”、一件件“文化IP作品”,正激励着青年学子深耕专业知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会计行业的“红色传承者”和“匠心践行者”。
未来,会计学院第三党支部将继续深化“金科赤脉·会计文化传承者”品牌建设,推动红色精神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会计人才贡献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