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3月的季节万物复苏。活跃在福州工商学院多个不同领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正忙碌不已。从青云三创中心到教室、实训室,文本撰写能力、组织协同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与打磨中不断得到锻炼。青春与活力,已然是福州工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符号和鲜明特征。
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学校秉持“崇德求实,厚积为新”的校训精神,以“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就创融合”四融为导向,构建“教育链、能力链、服务链、就业链”四链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青云三创中心获评“福建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福州市众创空间”、“福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福州市人才驿站”等。
▲获评“福建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一、党建引领 深化“思创”融合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2015年成立创新创业创造学院并设立直属党支部,创新“党建+”教育模式,组织师生深入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赓续红色基因。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培养中,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多项创新创业制度文件等激励政策的出台,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发展的课题层出不穷,理论和实践创新也当与时俱进。
▲青云三创中心党支部
二、专业筑基 强化“专创”融合
学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发展,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学分与素质拓展学分,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近300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5项、省级75项。为了让创新创业浓度越来越高,学校还组建了一支80余人的校内外导师团队,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创”,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
▲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奖图片
三、产教协同 优化“产创”融合
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成青云三创中心,累计孵化团队80余个,服务学生超3000人,多家在孵企业获省市级资助。同时,与20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共同体,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等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校地联动方面,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云三创中心实景
▲校地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四、就业赋能 细化“就创”融合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近三年开展就业创业讲座100余场,培训学生1304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5%,创业带动就业近千人。通过表彰林美毅、蔡照珑等优秀创业校友,树立典型示范,形成“成功部分人、带动一批人、影响多数人”的创业育人效应。
▲开展创新创业类讲座、培训
▲媒体报道我校创业学子事迹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接下来,福州工商学院将以“四融四链”为基石,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共建,深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向新而行、向新而兴。可以预见,未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成果和优秀人才,将从这里出发,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实习编辑 张依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