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淬炼青春担当,7月2日至6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跟着总书记看甘肃 —— 甘肃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项目团队深入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等地,通过实地调研、沉浸式学习与互动交流,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及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的磅礴伟力。
理论沃土培育党性青苗:武威党校知行合一的时代答卷
在武威市委党校,实践团队深入探寻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典范。团队成员走访校史展览馆与多媒体教学区,实地感悟党校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党校教师代表及地方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真切体会理论工作者扎根实践的执着追求;通过“访企拓岗”项目详细了解党校的用人需求与选人机制,获取就业参考并坚定将个人才学融入国家和社会实践需要的决心;详细考察党校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成果,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力量。党校不仅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更是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践动能的“孵化器”,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理论不应局限于抽象的书本文字,而更应将之具象化服务于现实所需。
黄沙缚绿见证沙草巨变:古浪两山基地的生态治理启示
在古浪县“两山”教育基地,实践团队切实体悟三代治沙人的坚守与智慧。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古浪县在防沙治沙、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展馆中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生动展现了“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彰显出“六老汉”及其后继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防沙治沙一线的崇高精神。走进草方格治沙体验区,团队成员亲手扎制麦草方格,学习防风固沙的实用技术,在实操中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防沙治沙成果展示区,面对绵延数十里的绿色屏障,队员们惊叹于治沙人将荒漠变绿洲的壮举,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更在思考中探索新时代青年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铁锹草方镌刻精神丰碑:六老汉纪念馆的治沙史诗
在古浪县“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实践团队全面学习了三代治沙人的奋斗史诗。展馆通过历史照片、治沙工具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从1981年六老汉联户承包荒漠,到如今7.5万亩绿洲的生态奇迹。队员们驻足凝视那些简陋的铁锹、架子车等原始工具,通过模拟风沙场景,切身感受到“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治沙精神。在场景复原展区,荒漠景象与治沙人简陋居所的强烈对比,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见先辈们顶着烈日、迎着风沙植绿的艰辛历程。通过“听讲解、看展览、亲体验、深交流”的多维学习方式,队员们对治沙精神有了更立体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成长动力,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书写青春篇章。
治沙丹心共话绿色传奇:八步沙压沙点的绿色长征
在八步沙林场总书记压沙点,实践团队聚焦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成果展开深入调研。团队成员冒雨前行,在此见证了三代治沙人创造的生态奇迹——昔日的流动沙丘如今已被绵延的绿色屏障锁住,远处乔灌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蔚为壮观。三代治沙人秉持着“接续奋斗、永不言弃”的八步沙精神,用四十年的坚守演绎了“人进沙退”的生态篇章,这种精神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接续奋斗,让青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此次实践不仅强化了队员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更增强了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移民新居映照山海情谊:富民新村的脱贫振兴图谱
在富民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展板和村支书张延堂的生动讲解,全面了解了这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从“挪穷窝”到“拨穷根”的奋斗历程,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精神”在基层的生动诠释;走进村民李应川的院落,同学们通过老人珍藏的“山乡记忆”照片墙,直观感受到从干旱山区到生态绿洲的沧桑巨变;在村东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如何激活乡村产业活力。通过对56户家庭的深度访谈、3万余字的调研笔记以及与乡镇干部的专题研讨,团队不仅构建起富民新村十年发展的立体画像,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在西北干旱地区的创新实践。
数字文旅开创新纪元:嘉峪关文化遗产的科技重生
在嘉峪关关城文化遗产保护区,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关城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如今,嘉峪关已构建起“科技+文化”的立体保护体系,通过数字化监测、虚拟修复等技术手段,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团队成员走访关城遗址与长城第一墩,实地考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模式;与嘉峪关长城研究院专家、文旅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切身感受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匠心坚守。实践团队还重点调研了长城文化的创新传播方式,通过体验数字展馆、AR导览等现代技术展示,了解到“云游长城”等数字化项目既提升了保护水平又增强了文化传播力,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价值。
此次实践调研,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政治的锤炼。从党校教育的理论高地到治沙一线的生态战场,从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到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团队成员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思考叩问初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了对“国之大者”的政治认同,增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团队成员在行走中感悟真理力量,在实干中强化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必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