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天水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直播宣讲会顺利举行。学院院长赵世明担任主讲人,围绕学院发展优势、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成果等核心内容展开详细介绍,吸引了本校各年级学生踊跃在线参与。

宣讲会上,赵世明院长首先从学院概况切入,系统梳理了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脉络:2001年开启历史学本科招生,2014年正式组建并启动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培养,2022年正式组建并启动博物馆硕士培养。如今已成为甘肃省首批“一流学科・中国史”“一流专业・历史学”建设单位。在师资力量介绍中,着重强调了学院30余名教师组成了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学科研团队12名硕士生导师中不乏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飞天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是本次宣讲的重点内容。学院以中国史一流学科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科研体系:拥有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4个各级科研平台,形成了陇右文献文物研究、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等特色方向。通过具体成果展示了学科实力: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
在人才培养环节,赵世明院长从培养模式、实践资源、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类)、文物与博物馆学(非师范类)两个本科专业,建有文物与博物馆数字化实训室等实践平台,与14个地方博物馆及学区共建实习基地,并与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已毕业的103名研究生中,多人考取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博士,在读研究生曾获全国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近三年学院考研率年均超22%,个别班级达50%,年终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毕业生广泛服务于教育、科研、文博等领域。
此次直播宣讲会通过丰富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全面展现了历史文化学院的办学实力与发展潜力,为意向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搭建了高效的信息沟通桥梁,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升学热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