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大全,超级详细!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233网校 2014-08-03 大 中 小
详情见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第十八点。
【新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和旧考试《专业科目》成绩合格该如何申请证书?】
为了保证新旧制度顺利对接,并考虑到很多老考生以前只通过了专业科目的情况,中国银行业协会调整最新方案,如果2014年6月通过了《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试,并且在2014年之前通过了银行从业旧考试专业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任意一科成绩,即可申请银行从业旧版本证书,并且为原银行从业《公共基础》和《专业科目》两科单科电子证书。
即使你的旧考试合格成绩超过两年有效期限也可以申请旧证书,旧版本证书申请唯一的条件则是仅限银行从业在职人员。
详情见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第十四、十五点。
【新考试《银行业专业实务》和旧考试《公共基础》成绩合格该如何申请证书?】
如果2014年6月参加考试通过了《银行业专业实务》(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中的任意一科,并在2014年之前通过了银行从业旧考试《公共基础》科目,即可申请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初级职业资格新版证书。
如果报名时忘记勾选免考条件3的考生,申领系统会自动查询是否符合免考3条件,符合的考生可直接在申领系统申请新证书。
详情见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第五、二十四点。
【新旧证书申领条件都符合,能同时申请新旧证书吗?】
可以,新旧证书申领不冲突,只要申领条件都符合。
并且电子证书查询入口是新老证书均可查询,是通过相同的通道查询的,证书查询同时显示老的证书和新的证书。 老的证书以老的样式显示,新的证书以新的样式显示。如同一专业类别新证书不会覆盖掉老的证书。
详情见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第二十五点。
【新证书形式是两科一张证书?还是一科一张证书?考一科专业和多科专业的证书有区别?】
2014年起,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启用纸质版证书形式,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银监会共同监制,中国银行业协会用印的证书。为《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与《银行业专业实务》任一科目两科通过获得一张证书形式。
考生在选择申请证书专业类别时,如通过《银行业专业实务》2科以上(含两科)科目,考生自行选择一个科目作为纸质版证书专业类别打印项,其它专业类别将以纸质专业类别合格证明的形式作为证书的加注页发放给考生。
如果今年上半年时通过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和1个专业实务科目,已申请获得证书,如今年下半年考生再通过另一个专业实务科目,下半年通过同样的方式申领专业实务科目证书,证书将通过纸质证明的形式发放给考生,此纸质证明作为上半年已申请证书的加注页。
同时,新版证书在证书审核工作结束后开放电子证书查询。在证书制作发放期间,如考生需要使用,可自行登陆证书查询系统。电子证书查询入口是新老证书均可查询,是通过相同的通道查询的,证书查询同时显示老的证书和新的证书。 老的证书以老的样式显示,新的证书以新的样式显示。如同一专业类别新证书不会覆盖掉老的证书。
详情见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新旧证书申请常见问题》第二十五点。
【2014上半年已获新证书,下半年加考专业如何申领证书?】
如果今年上半年时通过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和1个专业实务科目,已申请获得证书,如今年下半年考生再通过另一个专业实务科目,下半年通过同样的方式申领专业实务科目证书,证书将通过纸质证明的形式发放给考生,此纸质证明作为上半年已申请证书的加注页。
【新版《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需考取几门方可获得?】
根据新的管理制度,在主办方举办的连续两次考试中,通过《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与《银行业专业实务》科目下任意一个专业类别的考试方可取得。
【哪些考生具有新版《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申领资格?】
如下几类考生具备资格
1、 符合《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免考条件,并且2014年银行考试任一《银行业专业实务》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通过
2、 2014年之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公共基础科目通过,并且2014年银行考试任一《银行业专业实务》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通过;
3、 2014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通过,并且2014年银行考试任一《银行业专业实务》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通过。
【非银行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是否也具备新版证书申领条件?】
是的,银行业从业人员、在校学生、非银行业从业人员,并符合其他证书申领条件,均可申领证书。原证书补办还是仅限银行从业人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