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背后的民生情怀与经济逻辑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政府网 2014-11-24 大 中 小
日前,央行决定自22日起实行非对称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降息犹如一场春雷,既给渴望普降甘霖的市场主体带来及时雨的消息,同时也惊醒那些唱空中国的人士,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体现出对货币政策的收放自如。这种适应性的调整并不是说改变了政策取向,更不意味着“重改革、轻刺激”的定力动摇。
诚然,没有预兆的降息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不少专家学者呼吁降息已有段时间。对于降息,央行恐怕也已经酝酿许久,时至今日才启动降息,应该是综合考虑时机和条件都成熟了,比如实际利率由于物价涨幅趋缓而面临上行压力,降低名义利率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稳定和持续。
降息背后既有民生情怀,也有经济逻辑,它的第一大好处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或个人而言,贷款利息就少了一截。过去一段时间,融资难、融资贵常常成为企业吐槽的内容,国务院也屡屡出台措施改善部分企业的信贷饥渴。
今年3月至今的大半年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不下十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缓解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领域的信贷饥渴。最近一次常务会议又推出十条新政,还是剑指融资难。不过,政策的见效总不免有滞后性,所以央行在会后不久启动降息,不让实体经济等到花儿已谢了。
市场也注意到此番降息也伴随着改革的步伐,那就是推动利率市场化,除了非对称降息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外,还有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这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提高它们市场化定价能力。
这也是一举多得的措施,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更大就意味着储户的利益可以免于“误伤”,如今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采取一浮到顶的策略,储户并没有损失,如果物价涨幅还继续保持低位,那么实际存款利率则可能更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