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单证员考试辅导:单证概述重点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大  2011-03-28    

  (一)单证的含义

  1、单证:国际结算中应用的单据、文件与证书,凭借这种文件来处理国际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

  2、狭义单证:单据和信用证

  3、广义单证:各种文件和凭证。

  (二) 国际商务单证工作的意义

  1、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

  国际贸易主要表现为单据的买卖。

  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以CIF贸易条件成交的合同,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实行单据和付款对流的原则。

  例:(2006年试题)

  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卖方凭以向客户收取货款的,不是实际货物,而是与来证要求完全相符的全套单据。(正确)

  2、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外贸企业经营的好坏与单证工作组织管理的优劣关系很大。

  3、政策性很强的涉外工作

  4、企业业务和素质的体现

  (三) 国际商务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1、正确——单证工作的前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 各种单据必须做到“三相符”;

  ? 单证相符: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占首要地位

  ? 单单相符:单据与单据相符

  ? 单同相符:单据与贸易合同相符

  银行只要求前两个相符,而对于外贸企业,则还要加上一个“单货相符”。

  (2) 二是单据必须与有关惯例和法令规定相符。

  信用证按照(UCP600)的解释。

  例:(外销员试题)

  所谓信用证“严格相符”的原则,是指受益人必须做到:

  ①单证与合同严格相符。

  ②单据和信用证严格相符。

  ③信用证和合同严格相符。

  应选:②

  07年试题:

  按照惯例,开证行在收到国外寄来的全套单证后应进行严格审核,但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审核事项( C )

  A、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是否相符 B、单据与单据之间是否相符

  C、单据与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D、单据与《UCP600》是否相符

  2、完整

  (1) 成套单证群体的完整性

  在结汇时,要提供齐全的,成套的单证。

  (2) 每一种单据的所填内容必须完备齐全

  (3) 单据的份数齐全,尤其是提单的份数。

  例:(2005年试题)

  根据制单的“完整”原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单据种类的完整 B.单据所填写的内容完整

  C.每种单据份数的完整 D.所有单证都必须签署

  3、及时

  (1)出单及时:各种单据的出单日期必须合理可行,不能超过信用证有效期或按商业习惯的合理日期。

  保险单日期早于或等于提单的签发日期

  提单日期不得迟于装运期

  装运通知书必须在货物装运后立即发出。

  各单据日期早晚次序:发票日期<检验证书日期或保险单日期<提单装船日期<信用证最迟装运日期<汇票出票日期<信用证最迟交单日期或信用证有效期

  (2) 结汇及时:向银行交单议付不能超过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

  如果信用证未规定交单期,银行将拒收迟于运输单据出单日期21天后提交的单据,但单据也不得迟于信用证到期日提交。

  例如:提单签发日期为2001年6月3日,信用证议付有效期为2001年6月26日。问卖方最迟的交单期为哪一天?6月24日。

  补充:

  *:有效期:(UCP600)规定,一切信用证均须规定一个到期日和一个交单付款、承兑的地点。规定的付款、承兑或议付的到期日,将被解释为信用证的有效期。

  *:交单期:信用证还应规定一个运输单据出单日期后必须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的特定期限,即“交单期”。

  *:装运期:装运期是指卖方将货物装上运往目的港的运输工具或交付给承运人的日期。信用证可以没有装运期,只有有效期,在实际业务中叫做“双到期”。

  例: (2005年试题)

  如果信用证规定汇票的期限为30 DAYS FROM DATE OF BILL OF LADING,提单日期为MARCH 1ST,2005,则根据《国际银行标准实务》,汇票的到期日应该是(B)

  A.2005年3月30日 B. 2005年3月31日

  C.2005年3月20日 D. 2005年4月1日

  (2007年试题)

  某证的装运期为3月30日,有效期为4月15日,对交单期未作规定,货物于3月上旬出运,取得3月10日提单,该套单据的最迟交单期为(C)

  A、3月21日 B、3月25日

  C、3月31日 C、4月15日

  4、简洁

  5、清晰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