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解:第二章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学易网 2011-01-12 大 中 小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以资金和社会服务等形式来满足全体国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广 义:涵盖了诸于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娱乐、扶贫、救灾等领域。
狭 义: 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救济和保障。
2、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因素密切相关,其价值涉及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方面。
3、西方福利观念的变化:从宗教理念、道德到社会团结和社会权利。
4、现代福利不仅是享受权利,还意味着对他人的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公民间的社会关系。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
1、《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和安福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2、儒家强调基于“忠孝”的社会秩序,体现“仁爱”的福利有亲疏远近之分,其目的不是追求社会平等和正义,而是安抚民众的政治考虑,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其作为道德哲学在中国传统道德领域还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3、道家强调社会平等和自由,顺应民意“无为而治”,包含着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本主义相似的思想内容,如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等。
4、佛教的道德观强调利他主义,以慈善、博爱为核心,也讲究社会平等。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我国封建社会,佛教的“博爱”只能促进民间福利活动的开展,对统治者的政策影响不大。
三、我国当代社会福利制度
1、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阶级色彩鲜明,推行以就业为基础的“职业福利”和以需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以单位和集体来满足城乡人民改善生活水平的需要。
2、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开始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化“,原先由单位和集体包揽的提供福利的责任逐渐由政府、单位、集体、家庭、个人、市场和社会共担(多元化福利),社会福利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
四、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1、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它包括追求幸福的哲学思想、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理论,从纵向来看,包括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内容。
2、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影响。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社会工作理论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
3、对社会工作制度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通过既定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施加影响,同时福利思想中追求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的时间过程,反过来,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福利思想,两者是双方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1、价值观中的“价值”: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 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的一种评价和判断。稳固、系统的价值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代表该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通过货币来衡量,成为价格。
2、社会价值观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它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具有导向作用。
3、专业价值观是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支撑和规定专业实践的哲学基础,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并内化。
4、个人价值观是个人所秉持和依从的判断标准。个人价值可能与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出现不一致,专业的工作者应该选择遵循专业价值观。
5、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
6、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7、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
8、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不同于个人价值观,它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并内化的专业群体价值观。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2、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和目标的根据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实践作用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2、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
4、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一)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965年提出)
1、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 P50
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4、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5、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二)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比斯台克(Biestek)于1967年提出,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论述,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个人角度:
1、人的潜能;2、人的责任;3、人的权利;4、人的基本需要。
社会交代:
5、社会功能;6、社会的责任;7、社会的权利。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个人对社会的责任;9、人的自我抉策权利。
(三)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1、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1)服务(社会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处境困难的人,并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应挑战社会不公正现象)
(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尊重个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
(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可人类关系是重中之重)
(5)诚信(社会工作者的所作所为应当诚实可信)
(6)能力(社会工作者应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开展工作,拓展和增强其专业技能)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接纳
接受、容纳、相信、尊重
接纳不等同于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反价值:拒绝、排斥、歧视、偏见、忽视
(2)尊重
人身尊重与权利尊重
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
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为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尊重是一种实践过程
(3)个别化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化需求。
为了维护案主的独特性,社会工作者必须进入案主的主观世界,尽可能了解案主的生活经验。只有愿意透过他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社会工作者才可能了解另一个人,并相信案主的个别性是如何丰富且复杂。
当社会工作者受限于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他将因忽略案主的独特性而失去维护案主自我价值的机会。对社会工作者而言,较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肤色、性别角色、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那些过着被主流文化视为偏差生活形态的人。
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应用个别化原则时应有所区别。个案——最强调个别化原则,而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则相对关注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
(5)保密
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的允许不得向第三者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保密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须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相关保护措施。
(6)不批判
不批判是指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四、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1、强调社会和谐
2、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
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
4、重视道德建设
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