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考证正成为大学校园里新的“高消费”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新华网  2006-12-30    

  暨南大学学生小高在清算自己2006年的“大宗”消费时发现,今年为了考取计算机等级证、报关员证等证书就花了两千多元。“考证热”持续升温,大学生用于考证报名、培训的花费也越来越多,从几百元到几千元,“考证花费”频繁出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帐单上。不少学生反映,考证正成为大学校园里新的“高消费”。

  “考证热”在大学生中已盛行多年,除传统的英语等级考、计算机等级考、TOEFL(托福)、IELTS(雅思)外,近年来,CPA(注册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FIA(保险精算师)、CCIE(互联网专家)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考试,也成为大学生的新宠。

  “考证热”高烧不退,考试费用也水涨船高。如今,各类证书从培训到考试,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记者在广州一些高校采访时发现,很多大学生手头上都有一摞厚厚的证书,不少学生花在一次证书考试上的钱就要上千元。以计算机二级证书为例,学费加上材料费就要1000多元。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林旭告诉记者,2006年10月,她参加了一个计算机考试培训班,报名费、培训费,再加上购买的各种书籍、光盘的费用,考一次试就花了七八百元。而这种花费在同学中还算是比较少的,有些同学考一个证就要花掉一两千元。

  据记者了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费用比较少,但加上辅导费、培训费等也要几百元。而一些专业性强、门槛高的证书则需要更多的花费,如考取项目管理师(PMP)的资格证,报名费加考试费就需3000多元。为这些考试提供辅导和培训的收费也同样不菲,动辄上千元的花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为考证“挥金如土”的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多张证书就多一个筹码。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大部分大学生考证的费用都由家长支付。在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考证成了一种绝对不能省的“投资”。

  然而,大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各种证书,却不一定能成为他们的“就业通行证”。最近在广州举行的各种招聘会上,不少企业表示,他们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高校的老师们对此也忧心忡忡:专业是本,考证是辅,大学生考证应以不影响专业学习为前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所选择,不能盲目跟风。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