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业汉语本月考试 偏重口语和听力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青年报 2007-03-13 大 中 小
论文辞不达意甚至错字连篇,写工作报告条理不清且不够言简意赅……在校园内“重英文,轻中文”的风气日益盛行下,许多专家对中国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母语水平日益下降感到了忧虑。昨天,记者获悉一个科学测评市民是否“具有文字能力”的国家职业汉语考试(ZHC)本月下旬沪上开考;并且,今后可能有望成为求职传媒、司法、文教等行业的准入“门槛”之一。
【考办】考应用和逻辑能力不考知识
“如今,全国至少有2000种不同类型的职业。但是,所有在职者必须具备八种职场核心能力。而排在首位的,就是交流表达。”昨天,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研发中心负责人侯刚表示,经过长期研究,2003年这套测试系统才正式问世。目前,它是一项全面检验对汉语的理解、表达、分析、总技能使用能力的综合测试。
据悉,和普通话测试相比,前者偏重汉语的口语和听力;
职业汉语测试则包括了“听说读写”所有内容,相对而言,更偏重读和写。“我们测查‘语言’本身,而非语文知识和语法概念。除了测查‘文从字顺’,还注重考评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侯刚表示,测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相应证书。
【记者】亲身体验类似脑筋测试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记者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做了一套缩减版的模拟试卷。10分钟下来,总体感觉,有点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比较“搞脑筋”。
比如有题目为:“有些失望是无法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有四个选择,分别为“A:快乐源自满足”“B:失望都可以避免”“C:确定目标要切合实际”“D:失望都是不切合实际结果”。正确答案为C。据悉,这些题目除了测查对句段的归纳理解能力外,也有测查演绎推理、对篇章的综合分析等多种类型。
“我认为,这似乎应该叫‘脑力劳动测试’,因为那些题真的能把脑子清楚和不清楚的人,区分开来。”一位知名企业老总在做完测试题后这样表示。
【专家】希望改变“重外轻中”现象
据悉,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满分为1000分,按照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等级。问世以来,已先后在北京、辽宁、浙江等地为3万人做过测试。其中,2万人是在校大学生,既有来自北大、北师范等名校,也有我国中西部的普通高校。最后,仅有599人获得高级证书,有4-5%的测试者不及格。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家颜逸明教授表示,目前,高考语文考试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权威的语言文字能力测试,但仍不够理想。而国家职业汉语测试的问世,可以说弥补了国内这项空白。他希望通过该测试,能改变校园中如今盛行的“重英文,轻中文”现象,也希望应届大学生在谋求“对文字工作有要求”的职位时能多一张“护身符”。
【语委】支持推广但不硬性规定
记者了解到,在落户上海之前,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将ZHC引入研究生复试中,延边大学已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结业考试。此外,团中央最近在选拔一批干部时也派上了用常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中介咨询、仲裁委员会在招聘选拔人才时也相继做了尝试。
据上海市语委相关负责人朱蕾透露,除了普通话测试外,目前,全国正酝酿推出针对所有人员的一套汉字应用能力测试。而这,可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可以相互补充。但她同时也表示,该测试使用与否,取决于企业需求和考生意愿,由市场说了算。官方支持推广该项目,但不会像普通话测试一样成为相关资格考评时候的“硬性”规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