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
1947年11月12 日,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正太饭店,石家庄成为全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开启“开国第一城”的历史新篇。4 月 20 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韩建伟、杨立荣、王莉、赵俊芝、苏怡明和李凯鑫及测绘系师生以解放历史为教材、以红色场馆为课堂,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在枪炮硝烟的历史回响与测绘科技的时代脉动中,为青年学子打造了一堂熔铸红色基因与专业精神的“行走的思政课”。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学生及铁院青年讲习社成员全程参与。
重温解放历史:从“胜利之城”到城市新生的精神密码
清晨7时45分,师生们乘坐大巴奔赴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途中,《团结就是力量》的合唱声此起彼伏,激荡着拳拳爱国心。在解放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的 “胜利之城” 雕塑。思政部教师王莉在“胜利之城”雕塑前,详细讲述了那段红色记忆:“这座雕塑以红旗和战士群像为核心元素,红色基调象征革命火种,党徽凸显党的领导,28 个战士群像精简却震撼,粗糙的质感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让我们看到无数无名英雄用生命铸就的胜利丰碑。”在纪念馆序厅,思政部教师韩建伟以一张泛黄的《正太铁路路线图》为引,串联起石家庄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现代都市圈的蜕变史:“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从解放时的‘城市工作试验田’到如今的京津冀城市群中心,每一步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
感悟革命精神:从英烈事迹到测绘人的使命传承
在纪念馆内,思政部教师赵俊芝以《高克谦:石家庄的英雄记忆》为题开展现场教学:“高克谦烈士在五卅运动期间深入工人群众,恢复正太铁路总工会,面对敌人的威胁和酷刑坚贞不屈。”她寄语同学们:“新时代青年应传承英烈精神,坚定信仰,勇于担当,锤炼本领,实干报国”。测绘系党员学生庄严地进行了入党宣誓,面对党旗许下忠诚誓言。师生们跟随讲解员深入参观,每一幅历史照片、每一幕场景复原,都震撼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紧接着,测绘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红军结合专业特色,将石家庄解放中的测绘历史与新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过去,战士们用脚步丈量地形、手绘地图;如今我们用北斗终端构建时空大数据,但‘精准报国’的初心从未改变。”他鼓励学生:“既要做红色山河的守护者,更要做技能报国的排头兵。以时空信息之名,传承红色基因,用精准数据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蓝图!”
测绘2401班井慧超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分享了三重感悟:从老正太铁路枕木感悟“自力更生的工业担当”,从城市发展年轮体会“独立自强的创新精神”,从测绘技术变迁理解“不变的赤子之心”。“当年先烈用手绘地图为解放铺路,如今我们用卫星遥感和三维建模守护山河。” 他倡议同学们以解放者的勇敢开拓精神,积极拥抱变革的浪潮,以建设者的务实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践行时代担当:从誓言重温到历史现场的精神共鸣
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前,测绘系团员学生重温入团誓词,用铿锵誓言表达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移步至大石桥,指尖抚过青石砖上深浅不一的纹路,这座1907年建成的铁路公路立交桥静默如史,桥身裂痕间沉淀着正太铁路的工业记忆,斑驳的铸铁铆钉上仍能触摸到殖民时代的冰冷烙印。地信2301班苗毅松在研学笔记中写道:“站在历史现场才真正懂得,城市的钢筋铁骨里流淌着先辈的热血。我们不仅要记住胜利的荣光,更要看清荣光背后撕裂与重生的轨迹。”
锚定青春坐标:从历史叩问到使命赓续的精神远征
石家庄解放纪念馆作为“开国第一城” 的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课堂。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了“历史现场成为育人载体,专业学习融入红色基因,青年思考对接时代命题”三大突破,思政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引领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激荡中找准坐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青春篇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