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挡不住青春奉献的脚步;银针闪闪,传递着千年岐黄的温暖。当传媒创意遇上古老中医,当高校学子走进田间地头,一场精准对接乡村医疗需求的特色服务,在石家庄鹿泉区同阁村悄然展开...
实践团队在党支部合影
烈日集结:为乡村健康而来
八月初的河北,热浪袭人。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望闻问切”社会服务践行团的师生,怀揣着服务基层的热忱和对中医文化的热爱,携手河北大学中医学院的学子以及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于2025年8月1至4日走进了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同阁村。实践团队的目标明确:精准对接乡村医疗需求,用针灸这一中医特色疗法,为村民健康“把脉开方”,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田间地头。
实践团队进行实地调研
主题宣讲:打开中医针灸的“知识窗”
面对乡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困境,实践团以普及知识、破除误区为首要行动。在宣讲现场,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张桂丹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生动的语言,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针灸文化课:既讲针灸的千年传承与现代应用原理,让村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又说明针灸的作用范围与适用禁忌,帮助村民树立科学认知;同时传授按压穴位缓解感冒等常见不适的自护小妙招,并反复叮嘱“得病不怕病,及时去就医”,强调科学就医的重要性。其间,传媒学子穿梭于现场,用镜头捕捉村民专注的神情和积极的互动,为后续传播积累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实践团队宣讲活动
爱心义诊:银针艾灸暖了乡亲心窝
如果说宣讲是“知”的普及,那么义诊则是实实在在的“行”的践行,成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亲自坐镇,在实践团成员的辅助下,为村民们提供免费的专业诊疗:专家们耐心问诊,仔细“望闻问切”,针对颈肩腰腿痛、失眠、脾胃不适等常见问题精准施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只见银针轻捻,艾烟袅袅,村民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与此同时,传媒学子在充分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巧妙运用镜头细致记录专家施针的关键步骤和精妙手法,这些珍贵的影像将成为未来制作通俗易懂的中医针灸记录片的重要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关注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村民,主动带诊疗包登门服务,专家入户问诊施治,将健康和关爱直接送到村民的炕头床边,这份贴心的“送医上门”赢得了村民们由衷的感激和赞誉。
实践团队义诊活动
实践团队上门义诊
科学赋能:为村医插上“针灸翅膀”
实践团深知提升本地“造血”能力是乡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专门设置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专场。培训团队阵容强大,由省级三甲医院临床专家、高校骨干教师和实践团资深成员组成,聚焦实战需求,针对同阁村及周边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疾病,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化诊疗路径”专题授课。培训形式丰富多样,通过权威指南解读、真实病例研讨、模拟实操演练等方式,着力强化村医们的规范化诊疗能力。更注重长效学习机制,传媒学子全程录制专家的标准操作演示和核心知识点讲解,这些素材将被剪辑制作成规范化操作指南微课视频,作为“云”上资源方便村医日后反复学习,有效延伸了培训效果,为乡村留下“不走的老师”。
实践团队开展专题培训
跨界创意:当中医遇见“传媒+”
如何让古老的中医文化更贴近村民生活?“望闻问切”社会服务践行团以“传媒赋能,文创搭桥”的创新方式给出了答案。在河北中医药大学专家指导下,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的学子们发挥设计专长,主导开发了实用文创产品——内含常见草药及清晰穴位图解说明卡的“便携式穴位保健草药包”,让村民在家即可轻松进行基础保健,实现健康随行。同时,以本地道地药材和针灸经络为灵感创作的系列文创设计图样也首次亮相,将中医之美融入日常生活,受到村民喜爱,为未来产品化推广探路。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创品,既是实用的健康助手,更是连接村民与传统智慧的文化载体和桥梁。
实践团队向村民展示文创产品
总结展望:传承不息,步履不停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望闻问切”社会服务践行团的鹿泉之行,是一次有深度、有温度、有创新的实践,精准回应了乡村医疗需求。河北大学与河北中医药大学合力服务基层,充分彰显了校际协同优势,通过宣讲普及知识、义诊缓解病痛、培训赋能村医,巧妙融合现代传媒技术与创意设计,创新探索了中医针灸的“活态传承”与健康传播模式。
展望未来,团队计划深化合作,拓展服务覆盖范围。精制并广泛传播此行拍摄的科普宣传片与村医培训微课,持续优化中医文创设计,探索可持续推广路径。团队热切呼吁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和社会力量加入,共同关注、支持并参与针灸文化传承与实践,用多元化手段守护百姓健康,让中华医学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实践团队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做汇报总结
传承岐黄薪火,助力乡村振兴!
“望闻问切”,我们一直在路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