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双减”,探索家长教育满意度与教育焦虑 ——东北两省13校实证调查项目引发关注
2025-09-10 16:35:00

  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迎来了深刻变革。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家长在新政策下的教育体验与心态变化。近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队开展的《“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长教育满意度与教育焦虑调查研究:基于东北两省13校的实证调查》项目,凭借扎实的研究设计与鲜明的现实意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发广泛讨论,并在第十九届工银融e行“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二等奖。

  本项目以教育政策落地效果为切入口,着眼于家长群体的切身感受与心理状态。研究团队成员表示,“双减”不仅是一项教育管理政策,更是一个深刻改变教育生态的社会实践过程。理解家长在政策实施后的教育满意度和教育焦虑状况,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政策成效,并为后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从现实问题出发,锁定研究焦点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其对家长的影响却鲜有系统性研究。本项目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缺口展开,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覆盖东北两省13所学校,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

  调查对象涵盖小学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内容涉及家庭对学校教学安排的满意度、课业负担感受、校外培训参与情况,以及家长在教育投入、升学压力等方面的焦虑水平。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一研究设计力图在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中找到规律,为理解“双减”实施后的社会心态提供真实视角。

  方法科学,数据扎实

  在研究方法上,团队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设计收集大规模数据,再辅以访谈进行深度补充。数据统计分析中,团队运用了多维度指标体系,涵盖“教育满意度指数”“教育焦虑指数”等核心指标,有效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经过系统整理与分析,团队发现:“双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教育焦虑并未完全消退,尤其在升学导向强烈的地区,家长的焦虑感仍较为突出。这一结果既验证了“双减”政策的积极效果,也提示了需要持续跟进和配套措施的重要性。

  现实意义与政策价值

  该项目不仅是一项学术研究,更体现了青年学子关注社会现实、回应教育关切的责任担当。通过全面剖析家长的心理与态度,研究团队揭示了“双减”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挑战:如何让家长真正信任学校教育,如何通过制度安排缓解升学焦虑,如何在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团队成员在总结时表示,他们希望研究成果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未来若能将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将形成更具普适性的结论。

  青年视角的力量

  此次研究能够获得专家与评委的高度认可,离不开团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精神。作为大学生群体,他们以青年独特的敏感与思考,提出了一个贴近社会热点、回应家长关切的问题,并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加以解答。这不仅展示了高校育人的成效,也为社会看到青年群体在公共议题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在既有基础上深化调查,拓展样本范围,进一步探索城乡差异、学段差异等影响因素。同时,他们也希望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等形式公开,为社会各界提供更直观的数据支持和思路启发。

  此次项目的成功不仅在于研究本身,更在于它展示了一种可贵的学术精神:青年学子以敏锐观察发现问题,以科学方法探究问题,以积极态度回应问题。这种精神,正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所需要的。

  提示:该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该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097509279 2025-08-08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