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在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专题座谈会暨首次集体备课
2025-04-12 14:01:00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守正创新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4月1日上午,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行知楼0107会议室举办在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专题座谈会暨首次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佳东、院长刘爱军、副院长梁巍、部分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校团委全体教师、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代表、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团委书记刘春玲主持。

  会议集中学习了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青联发〔2024〕6号)《关于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实施意见》(中青联发〔2024〕9号),与会人员认为,《意见》的出台代表着共青团和思政课的“双向奔赴”,为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丰富了内涵。与会双方就共青团在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发挥优势,注重系统谋划、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展开学习讨论。

  会上,刘春玲从工作推进、预期成效等方面介绍了2025年度学校团委以“四个体系”推进“挂图作战”重点任务“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并指出要从“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衔接”“发挥共青团作用有效拓展育人空间和阵地”“协同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四个维度着重发力,在学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同时,她对双方近期工作联动设计及初步尝试进行介绍说明,一是进一步做好后亚冬时代,创新发挥亚冬精神赋能思政育人作用,着力讲清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服务亚冬、奉献亚冬中涌现的志愿典型;二是拓展学校青马工程思政领航计划育人合力,着力构建分层递进式思想引领新格局,打造校地协同型成长赋能新平台,构造示范辐射式思政育人生态圈;三是进一步依托全国重点马院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联动“大先生”携手“小讲师”、打造“大平台”转动“微空间”、搭建“小舞台”演绎“大课堂”,推动青年理论宣讲工作提质扩面。

  宋佳东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共青团与马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目标相同,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就双方携手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推动党建育人与“大思政课”融合,推进“党建带团建”,贯通党团政治育人链条,着力培养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全面性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探索“大思政课”育人实践模式,纵深推进“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推动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思政课”教学与实践基地;三是深化跨学科教学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协同,立足学校学科发展实际,顺应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挖掘各专业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刘爱军在讲话中指出,思政课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在核心使命、根本任务和根本依托上有着高度一致性。他回顾了学院学科建设、实践育人等工作发展历程,并强调“大思政课”建设是时代之需求,是发展之诉求,更是育人之追求。他围绕“做‘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的求变者”“做‘大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求新者”“做‘大思政课’学科建设的求实者”三个维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特殊育人功能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分析了以小课堂提质增效推动“大思政课”创新建设的可行策略,探讨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共青团实践育人资源融入思政案例库的选材标准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金兴伟立足哈尔滨师范大学各学院学生专业情况,介绍了“分类施策、多维一体”的备课模式,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享了挖掘龙江思政素材、利用生成式AI赋能思政教学等经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翟屿潼介绍了课程“6+1”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并表示希望能够在实践教学资源对接、实践环节考核评估认定等环节得到学校共青团更多支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胡警月介绍了课程“三定三践三评”实践教学环节实效保证系统架构,并从集体备课成果推广、校际交流与协同发展、学生个人成长收获等方面梳理说明了课程实施成效。

  与会人员还就《哈尔滨师范大学共青团衔接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政资源案例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哈尔滨师范大学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名单与思政课教师共享机制建构与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等内容进行专题会商并形成初步意见。

  此次会议为学校共青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育人搭建了新平台,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思政课建设新路径与内涵式发展新模式,携手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学校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