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尔滨学院——“小蜂窝”,织就校园服务育人“暖心巢”
2025-06-27 20:12:00
哈尔滨学院
  6月19日14时52分,“小蜂窝”微信群内一条消息弹出:“老师,寝室好黑啊,今天能早点送电吗?”宿管人员迅速回应:“没问题,同学稍等,马上来电!””这样“秒回应”的问答,正是“小蜂窝”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
  这个最初由后勤部门搭建的建言渠道,已发展成为后勤、学生处、网络中心、保卫处、图书馆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指尖蜂巢”。它就像校园里最活跃、最温暖的神经网络,以高效协同与人文关怀,深刻重塑着校园服务的模式与内涵,将“主动办”“微服务”落实在每一次即时沟通中。
  “秒回应”成为服务基准线
  “老师我的伞遗失在足球场了”“@保卫处,帮忙查下失物?”
  “老师,二号楼校园网断了?”“同学别急,刚排查是供电局外网临时故障,已在抢修,很快恢复!”
  “老师,有人在图书馆自习室发广告,有点吵”“收到!马上安排人去处理,感谢监督!我们会加强巡查。”
  部门壁垒在群内高效破除,跨部门协作在指尖无缝流转,响应速度与服务效率在每一次接力中持续提升。
  “主动办”体现服务新姿态
  服务理念从“坐等诉求”向“主动发现”深刻转变。各部门主动询问“还有需要帮忙运行李的吗?”“离校未办理校园网注销的同学,可联系我协助处理”,物业人员主动排查隐患。这份向前一步的担当,是服务意识升级的生动实践。
  “微服务”蕴含育人大情怀
  每一次及时援手与困难化解,都在细微处传递为师者的责任与关怀。“艺术校区的大门太沉了,推起来好费劲”“同学别担心!我们已更换新闭门阀,将有效改善使用体验,门卫保安会随时提供帮助。”学生们在“被看见、被尊重、被关爱”的真实体验中,潜移默化地理解责任、认同互助,这正是服务育人最质朴而深刻的课堂。
  无论晨光熹微还是夜色深沉,“小蜂窝”的每一次信息提示,都代表着校园守护者的在线响应。细微的烦恼与不便,在发出瞬间即被关注、被回应、被解决。无数个“马上”“稍等”“帮你”,构筑起校园最坚实的安心保障。
  小小“蜂窝”,映照育人初心之大。“小蜂窝”模式的生动实践,正是学校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推动管理服务重心下移的生动缩影与成果。它以“秒回应”的效率、“主动办”的担当、“微服务”的温度,在方寸之间织就了一张无形的“暖心巢”——每一件琐事的及时解决,每一次困难的暖心化解,都在无声中传递着关怀与责任,滋养着学子对学校的深厚归属感与认同感。这座高效运转的“蜂巢”,将服务的高效融入育人日常,于细微之处彰显育人使命,共同绘就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温暖底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