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校优质科普资源向基础教育延伸,让科学精神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10月18日至29日,牡丹江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物理教研室联合学校团委,以“青春科普传薪火,思政润心育新苗”为主题,走进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先锋小学、师范附属小学及宁安市朝鲜族小学,为千余名学生呈现红色文化与科学普及并行的生动实践课。


活动中,物理教研室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科普内容,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吹纸实验”“马德堡半球拔河”等趣味实验,将抽象物理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具象体验。大学生志愿者则创新形式,不仅分享红色故事,还借助“拼装玩具飞机”“火箭塑料袋”“乒乓球机关炮”等互动道具,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用热情与耐心带他们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让科学真正“活”起来。
在以红色传承为特色的井冈山小学,“马德堡半球拔河”实验一开场就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当孩子们卯足力气却拉不开半球时,大学生志愿者顺势讲起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与群众团结一心的红色故事:“就像大气压紧紧‘抱’住半球,当年先辈们也靠这份团结战胜无数困难!”孩子们听得入神,攥着绳子的小手更紧了,奇妙实验与红色故事热血碰撞,让“众志成城”从课本文字,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力量。
走进满溢民族风情的宁安市朝鲜族小学,讲解“铅笔扎指尖”实验时,团队老师先让孩子们通过笔尖与笔尾的痛感对比,轻松理解压强与面积的关系;随后结合朝鲜族传统农具“平整锄”,以“锄板宽”的特点,说明科学让生活更便利。拼装玩具飞机时,志愿者又穿插“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讲述科技报国初心。团队设计的每个实验环节都暗藏红色育人巧思,让孩子们对民族文化与红色历程有了新认知。他们的真切心声“原来造飞机和火箭的科学家们,为了国家隐姓埋名这么久!”,成了此次活动最珍贵的成果。

“当孩子说‘我也要当爱国科学家’,我才明白,我们不只是教科学,更是传信仰。”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感慨道。为小学生播撒红色与科学种子的同时,大学生也在互动中深化红色认知、坚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信念,这种一教一学之间的双向滋养,正是牡丹江医科大学物理教研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耕“课程思政”改革的生动实践。

此次科普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与科学普及在协同育人中焕新活力。学校将持续发挥专业特色,用“大科普”理念打造更多系列科普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师生团队参与科普。推动科普资源走出校园、联动社会单元延伸育人触角,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营造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社会氛围做出牡医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