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农心处,渠载岁月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师生走进人民胜利渠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延绵交错的渠系、滋润田畴的清水,托举着沿岸一季又一季的丰收。7月1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润农心,“乡”伴同行——河南农业水利遗产调研团走进人民胜利渠渠首,深入探寻新中国引黄灌溉工程的历史脉络及其价值,感受治黄先辈不畏艰辛、不移其志的革命精神。

团队一行首先走进毛主席视察黄河休息室,室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和历史实物,记录着当年毛主席关注黄河治理、心系百姓生活的往事。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队员们对老一辈领导人重视水利事业、为解决水患和保障民生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大家先后参观了人民胜利渠展览馆、渠首闸、人民胜利渠开灌三十周年纪念碑,通过聆听讲解,详细了解了人民胜利渠的建设历程和黄河治理情况。

人民胜利渠展览馆陈列的丰富史料与生动模型,完整还原了这项新中国首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的规划、建设与启用历程。队员们从泛黄的文件到纪实影像中,深切感受到工程背后的艰辛与辉煌。在人民胜利渠展览馆中,一柄钢制摇把引发了队员们的关注。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人民胜利渠渠首闸的启闭机摇把。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视察人民胜利渠时曾亲手摇动这柄摇把开启闸门。渠首闸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闸”,70多年来,为沿线农业灌溉、生态补水提供了重要保障,至今仍在高效运转,成为造福沿线百姓的“幸福渠”。

经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不仅重温了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引黄治黄的奋斗历程,而且直观感受到灌区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深刻体会到前辈们昂扬奋进、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实践队员们表示,要认真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治黄人留下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樊子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