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法治剧本杀“藏”着大作用!孩子沉浸式学会对霸凌说“不”
“我们‘阳光守护小队’的任务,不仅是找出真相,更要通过这件事懂得团结互助的意义,让集体的温暖照亮每个角落。”7月15日上午,在峡口镇居委会里,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成员化身剧本杀主持人,秉承着“普法育人、铸魂润心”的理念,为峡口镇的孩子们送上了一次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反校园霸凌教育活动。
“法治青春课”课堂,实现了从“知”到“识”的深刻感悟。“同学们,《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大家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保障。”在游戏引入环节之前,队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漫画案例生动解读校园霸凌的具体表现,并将“大声说不”的勇气培养、“证据留存三步法”的实操要点、“多渠道求助攻略”的具体路径,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能记录的知识要点。志愿者通过现场模拟演绎研一的方式,给孩子们在“旁观者课堂”中明确“起哄即帮凶、沉默亦伤害”,让山区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反霸凌中的责任。

沉浸式剧本体验环节,实现了从“知”到“感”的深度转化。在“小刘画作被毁之谜”剧情中,孩子们通过角色卡成为故事主角——委屈的“小刘”、持线索的“小强”、怀愧疚的“小丽”……孩子们借助“为什么是我?”的纸条、被撕坏的画作照片等线索,层层剥开霸凌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在寻找真相、情境还原、行为修复和反思总结等环节中,这种情感体验让法治课上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体验,使孩子们真正理解霸凌行为的危害性。

“法治承诺墙”环节,实现了从“知”到“行”的深度统一。“我一定不会参与校园霸凌,未来,我也要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小朋友在结束游戏后的“法治承诺墙”上写下留言,志愿者在游戏后精心设计了“法治承诺墙”环节,孩子们纷纷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不做施暴者、不当冷漠者、争做守护者”的誓言,形成了“反对霸凌、共守正义”的群体氛围。实践队成员冷冰泠表示:“我们创新设计法治剧本杀,就是要以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破案’的乐趣中,体悟集体温暖的力量。”

据悉,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实践队将以“法治教育”与“基层服务”为双轮驱动,从校园内的剧本杀、法治小讲堂、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到校园外的基层法治调研、普法宣讲,实践队始终立足“守护”与“赋能”,既守护儿童的成长安全,也赋能基层法治建设,以青春微光点亮法治星火。(通讯员:肖博涵 蔡圆 张永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