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师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三峡大学校园内爱国热情高涨。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峡大学积极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通过集中观看、电子屏直播、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同步收看大会,共同回顾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两委”委员及党群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在行政楼103会议室集中收看。各分党委(党总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组织师生收看大会直播。学生处、校团委等单位分别组织辅导员和学生代表集中收看学习,并积极动员居家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后勤保障服务部开放多个食堂和公共区域的电子大屏,为师生提供便利的观看条件,营造出庄严热烈的集体学习氛围。
纪念大会庄严隆重,56门礼炮鸣放80响,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空中护旗梯队组成“80”字样飞越天安门广场,3架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标语,彰显大国气象与和平信念。分列式上,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现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成果和强大实力。
大会结束后,全校师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党史校情畅谈体会、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充分体现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政治自觉和爱国热情。

校长黄艳表示,此次阅兵式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在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的跨越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变革国防形态,为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她强调,学校将推进“智能+”学科融合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利、电气、土木、计算机、医学等领域深度交叉,构建智慧水利特色学科群。同时,强化专业信息化赋能和智能化升级,培养具备数字思维、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党委副书记李红表示,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的党性锤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她强调,要将伟大抗战精神与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悦华指出,纪念大会和阅兵式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国威军威。大会激励我们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将抗战精神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充分展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高校教育工者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师生理想信念等素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科研报国的实际行动。
学科办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乐华表示,要以抗战精神激励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声誉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实现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阐释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柴昭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党员,要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强大与民族尊严,传承弘扬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与责任感,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力量。
基础医学院本科生陈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催人奋进。作为医学生,既要在实验室攻克医疗技术难题,也要深入基层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叶倩表示,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浴血奋战、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的正义之举,这段历史深化了她的法治信仰。作为法学学子,她将深入钻研法律知识,以专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党委书记何伟军在总结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立意高远,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深入组织学习研讨,确保传达至每一位师生党员。要将弘扬抗战精神与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湖北省建设、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紧紧围绕学校实际,贯彻落实省委和校党委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水利工程一流学科、推动学校事业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通讯员:杨晶 杨叶 肖金克 向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