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花式迎新 “用新”也“用心”!
自制无人机展示专业实力、“未来合约”上加盖指印签到、660余个福袋作限定开学礼、“登机牌”冰饮杯套写下梦想……9月5日,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教学改革基地迎新现场,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育人理念,精心筹备、各显神通,让6000余名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新生赞叹“暖意与新意无处不在!”

科技展品助阵,尽显专业魅力
在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新点,展台上陈列的学生团队自制无人机、智能小车模型等装备,牢牢吸引住了新生及家长的目光,也为新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专业初体验”。

人群中,计算机2502班新生王思妍踮起脚尖,目光牢牢锁定智能小车,语气略带急迫地询问:“学长,这个小车编程要学哪些知识呀?”来自2023级电信专业的苏光耀耐心解答:“比如优化避障灵敏度时,需要反复调整超声波传感器参数,这背后就离不开大一要学的电路原理知识和C语言编程。入学后你们通过实验课锻炼,肯定也能很快上手的。”
展台旁,学生团队队长、2022级电信专业的孙跃进正在热情讲解:“这些作品都是由我们学生团队独立完成的,其中,智能小车在2025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成功斩获一等奖、无人机斩获二等奖。今天我们把这些成果带到迎新现场,就是希望让新同学们直观感受专业的魅力,树立专业信心。”
签订“梦想合约”,开启追梦新篇
“甲方:未来的你;乙方:初入外国语与教育学院的你。甲方因未来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需乙方在大学中奠定坚实基础、培养核心素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同意签订本合约。”在该校外国语与教育学院迎新点,一份别致的合约引起了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注意。
在高2米的“梦想合约”展板上,印有2025级外语类、应用英语、小学教育三个专业204名新生的名字,以及代表甲方“未来自己”的指印。新生们作为乙方,报到时需在合约上按下“现在的自己”的指印,与“未来的自己”达成约定。

小学教育2501班新生周子弦驻足于展板前,认真阅读着梦想合约的内容。“乙方接受甲方安排的以下约定:第一条:树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第二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恪守自律准则,锤炼自强品格,主动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复杂挑战;第三条……”在家长的见证下,周子弦在梦想合约上郑重按下手印,并表示一定会提醒自己遵守合约、履行承诺。
“这份‘梦想合约’,既展示了学院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理念,也饱含着对新生们未来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的美好期许。”志愿者2024级英语专业郭娅曼说道。新生家长们也纷纷点赞这份合约“有新意更有仪式感!能引导孩子们合理规划未来学习生活,也让我们家长感受到了学院的用心,更加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
限定开学福袋,怀揣祝福憧憬未来
“哇!学院给每个新生都准备了开学福袋,福袋里还有学长学姐们亲手写的祝福小卡,真是太暖心了!”报到当天,汉语言2503班新生孟泽收到了学院送出的“开学限定伴手礼”,这让他兴奋不已。
今年,新闻与文法学院为660余名新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开学福袋”,以及明信片、钥匙扣等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创。小巧精致的福袋上,绣着“金榜题名”“健康”“平安喜乐”“福运”等吉祥字眼,每个福袋中还装有高年级同学手写的祝福卡片。“青春正好,不负韶华”“知行合一,臻于至善”“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等励志赠言,为刚入校的新生们内心注入了一股力量,助力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满载祝福的福袋是新老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形成育人合力,助力新同学们扬帆起新程,勇敢逐梦。”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说道。
冰饮送清凉,特制杯套展校园文化
“天气炎热,学校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冰饮,好贴心啊!”国际教育学院迎新点,建筑工程2502班新生万嘉齐接过老师们递来的冰饮,满心欢喜。万嘉齐还注意到,冰饮杯的杯套是一个登机牌样式,上面印着学校校徽。
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介绍,为了让新生及家长缓解奔波的疲惫和夏日的燥热,学院特意准备了冰镇柠檬水、可乐等饮品,并特别设计了“登机牌”杯套,展示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我们希望新同学们在消暑解乏的同时,感受到校园多元文化,开启美好大学之旅。”
酷炫的科技创新、新颖的梦想合约、暖心的开学福袋、清凉的夏日冰饮,花样百出的迎新举措拉开了首义学子们大学生活的序幕,他们将在这片暖意与创意交融的沃土上,以昂扬之姿破浪前行、蜕变成长。(通讯员:张丹凤 杨珺伊 郭晶蕊 熊若轩 周怡辰 郑鸿立 姜子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