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
9月8日上午8时,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健源体育场举行。校领导余毅、蔡红生、孔德文、邱建洲、董妍玲、柯贤炳、魏少峰、余仕良,新洲区人武部政委张惊波出席典礼。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全体新生辅导员、军训教官以及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0余名2025级新生参加典礼。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江珩主持典礼。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国旗护卫队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步走向旗杆,举行升国旗仪式。

校理事长、校长余毅以《用笃行点亮青春,以奋斗开启新程》为题,给新生们讲授“开学第一课”。他首先代表学校广大教职工欢迎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莘莘学子加入武生院这个大家庭。

余毅表示,武生院32年发展历程,是一部自立自强的创新创业史。32年来,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恪守公益办学原则,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学校于2012年、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目前正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坚定朝着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经过32年的办学积累,学校学科专业体系日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余毅希望,同学们弘扬延安精神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校准学业航向,坚持全面发展,夯实成才根基,传承“自立自强创新创业”校训精神,认真上好军训课,锤炼坚毅品格。
余毅指出,大学生都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到五育协同,全面发展,才能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进入人工智能技术时代,勤学是学业成功的前提,善学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大家要早日培养自主探究和借助AI辅助学习的习惯。
余毅强调,新同学都要认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感受武生院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的精神风貌,认真学习优秀校友“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增强爱校荣校意识,早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希望全体新生通过严格军训,增强国防意识,锤炼坚毅品格。要加强训练“专注力”和“自制力”。希望大家都要心中有梦,坚定自信,尽快确立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学业,学好专业本领,将来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余毅勉励每一位新生以探索者的勇气、创新者的锐气、进取者的朝气,在武生院书写属于自己青春期的精彩篇章。
新洲区人武部政委张惊波上校在典礼上表示,武生院开学即开训,开训即军训。寓意深远,嘱托深情,期盼深切!希望新生们端正参训态度,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于律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和身体的历练;强化作风养成,尊重教官、服从命令,严守纪律、勇于吃苦,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坚决完成各项训练科目;珍惜集体荣誉,在军训期间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团结协作,勇争第一,誓扛红旗,在比学赶帮超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期待全体新生早日破茧成蝶,用青春诠释奋进的誓言,用汗水锻造明日的辉煌,将来有更多的武生院学子走入军营、亮相天安门!
主席台上,校领导蔡红生、孔德文、董妍玲、柯贤炳、魏少锋、余仕良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别在胸前的校徽,饱含着学校对新生们的期待与祝福,更承载着武生院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校训精神。
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外国语学院2022级学生高溢代表在校学生发言。她从“深耕专业,不做浮于表面的‘旁观者’,争当钻研求索的‘追光者’”“勇于实践,不做困于书本的‘空想者’,勇做扎根实践的‘实干家’”“珍惜彼此,不做独行赶路的‘孤勇者’,争做携手同行的‘同路人’”三个方面分享了大学感悟与收获,期待学弟学妹们在武生院这片沃土上成就更好的自己,共创更暖的集体,走向更大的世界!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徐梓豪代表全体新生发言,号召全体新生铭记校训、珍惜时光,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以青春之名,共同踏出属于2025级武生院人的坚实足迹。
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阮中尉博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希望2025级新生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团队合作。建议大家多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多参与科研项目,在动手实践中提升能力;多参加团队实践活动,在团队协作中锻炼沟通;多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奉献中涵养情怀。愿大家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这片沃土上,播种希望,耕耘理想,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会上,党委常委、副校长邱建洲宣布了2025级新生军训师各团团长、政委名单;校党委书记江珩授旗。(通讯员:叶涛 陈冲 谈宇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