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36岁本命年入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坚守18载终圆“续学梦”
9月8日清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门口的迎新横幅在微风中舒展,拎着简单行李的杨彬站在人群里,格外引人注目——他不是送新生的家长,而是该校今年年龄最长的新生之一。36岁本命年的这一天,他终于踏上了18年前未能走完的求学路,用行动诠释“终身学习”的意义,也成为职业教育温暖赋能的生动注脚。
“请出示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迎新点前,志愿者接过杨彬递来的材料,看清出生年份时不由得愣了愣。“我是退役士兵通过单招过来的,和大家一样是新生。”杨彬笑着解释,指尖轻轻摩挲着通知书封皮,那上面的校徽,他足足盼了十年。
男儿心中,总藏着一份当兵报国的炽热梦想,杨彬也不例外。时间拉回2008年,彼时的他顺利考上厦门一所民办院校,本可循着常规轨迹完成学业,但心底对军营的向往、对家国的担当,始终在悄然涌动。大二那年,他毅然放下课本、穿上军装,把青春热血洒向了保家卫国的军营。在两年军旅生涯里,杨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凭借过硬素质和不懈努力,多次获得部队嘉奖,还和战友们一同荣获集体三等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参军报国的誓言。这份在部队养成的严于律己,即便退役回到地方多年也从未改变,一直驱动着他想要不断提升自我。
退役后,杨彬凭军人坚韧在深圳立足,事业稳定、家庭美满,却始终遗憾未读完大学,“继续学习”的念头从未打消。他发现部队营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有共通性,系统学习既能赋能事业,又能弥补学业遗憾,遂将职业教育标杆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列为目标。最终,他全力备战今年的单招考试,以优异成绩被该校建筑工程学院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录取。

“职业院校能学到真技能,这正是我想要的。”谈及求学初心,杨彬坦言,自己的年纪虽已是十七八岁新生的两倍,但他心里仍葆有对大学校园生活的青春向往,也有着和年轻学子一样的活力。“和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待在一起,总觉得像回到了当兵前的校园时光。”他说,未来会好好扮演“学生”角色,把心思都放在学习和自我提升上,以饱满热情融入校园生活。
在建筑工程学院迎新点,杨彬主动找老师咨询课程安排,当老师提到:“我们的课程既有理论,更重实践,毕业就能直接对接岗位需求。”杨彬听得格外认真,尤其在听到“技能实训”板块的详细说明时,不住点头感慨:“我就是想学到扎实技术,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宽。”
完成报到流程后,杨彬特意从随身背包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入党申请书。他双手将申请书递到迎新点负责党建工作的老师手中,眼神认真又带着几分笃定:“老师,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其实我在部队时就提交过申请,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跟着组织学习过党的理论,也见过身边党员战友在任务里冲锋在前的样子。现在到了大学,想继续跟着组织走,把这份追求延续下来,不管是学专业技术,还是往后做事,都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聊起未来规划,杨彬眼神格外坚定:“短期内想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深圳公司的运营里,慢慢扩大事业版图。”为了这个目标,他计划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主动考取物业管理相关资格证,为将来回深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彬哥,你这股学习的劲儿,太激励我们了!”听完他的故事,一旁的迎新志愿者忍不住感慨。杨彬笑着回应:“国家给了终身学习的机会,职业院校又搭了这么好的平台,再不学就辜负了。不管多大年纪,想学习永远不晚。”他深知,自己能重返校园,离不开国家退役士兵教育政策的有力支持。
在跟着志愿者前往宿舍的路上,杨彬不时停下脚步,望着校园里的实训楼、技能展示区,眼里满是期待。“接下来就是好好上课、练技能,把专业学扎实。”他说,自己不仅想圆“续学梦”,更想证明:职业教育是不分年龄的“成长加油站”,能帮更多人靠技能实现人生进阶。
当天,和杨彬一样通过单招入学的退役士兵还有6人。他们聚在宿舍楼下,郑重约定:要把部队“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风貌与韧劲带到学习中,学好技能、练硬本领,努力成为榜样。
9月的炙热阳光洒在校园里,他们的身影与朝气蓬勃的新生们融为一体,共同勾勒出一幅职业教育助力终身学习的鲜活图景——在这里,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都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用学习点亮更美好的生活。(通讯员:宋霞 王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