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分领航技能筑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迎职教本科元年首批“硬核新生”
2025-09-10 15:33:00
作者:
  “同学,请这边走,智能制造学院报到点就在前面!”9月8日,夏蝉余音尚未散尽,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的迎新现场已热闹非凡。在志愿者的引导声中,首批承载着“高分闪耀、技能夺冠”标签的本科新生陆续抵达——他们中,有超本科线百余分的“学霸”,也有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的“技术能手”。
  这批新生的到来,拉开了智能制造学院职教本科元年的帷幕,既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也是高质量发展新起点;这份“顶尖力量”汇聚,既是荣耀,更是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责任。
  高分学子的选择:始于热爱,忠于“赋能”
  “每一分进步,都来自不甘平庸的坚持。”报到现场,新生武瑞祥的选择格外引人注目——他以555分的高考总分位居全校本科新生榜首,超本科线129分的成绩本可拥有更多选择,他却坚定地将武职大智能制造学院列为第一志愿。“我喜欢动手设计,享受把图纸变成实物的过程。”这个阳光自信的男孩眼神笃定,“武职大刚好能给我这样的平台:既能系统学理论,又有大量实践机会,这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最适合我的优质赛道。”
  同样带着对“实践”的向往,新生桂若菡以531总分、数学122分的优异成绩,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这位“准工科女生”满怀期待地说:“职教本科更重实践能力培养,我希望四年后能成为既能独立设计、又懂生产制造的‘能动手’工程师。”
  在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的浪潮中,社会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武瑞祥与桂若菡的选择,恰恰诠释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比起追逐“响亮头衔”,当代青年更看重教育能否为自身“赋能”——而职教本科,正是他们为未来职场储备“硬核底气”的选择。
  新生报到期间,校党委书记鄢烈洲、校长何保华还专门与武瑞祥及父母亲切交流,询问其入学规划与专业期待,让新生及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
  技能精英集结:从世校赛赛场到本科课堂,开启技能进阶新征程
  如果说高分学子代表着“理论潜力”,那么一批技能赛场的“佼佼者”则为学院注入了“实践活力”。周郭君皓、刘文轩、李银康、陈明睿四人,高中时曾并肩征战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斩获装备制造赛道银奖;2025年,这支“装备制造F4”再次组团——以技能高考技能满分的成绩,在武职大智能制造学院重逢。
  “从同学到队友,从赛场到课堂,我们始终坚信‘技能改变命运’。”谈及未来,四人眼神坚定,“银奖只是起点,接下来我们要向更高标准看齐,冲刺更高级别奖项,用实力写好本科阶段的‘进阶故事’。”
  不止“装备制造F4”,新生中还有多位“技能明星”:刘晋君获2024年世赛农林牧渔赛道银奖,张文昊获世赛装备制造赛道铜奖,李梦涛、周郭君皓获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加工技术赛项(推荐队)一等奖,龙少扬去年12月还荣获国家奖学金。
  当这些亮眼的“成绩单”共同指向武职大的录取通知书,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卓越,更是优秀群体对“职教本科”培养模式的认可——从“银铜闪耀”的世界技能大赛舞台,到崭新的本科课堂,他们将在这里淬炼技术提升本领,继续攀登“技能高峰”。校长何保华在迎新现场与李银康、刘文轩等新生交流时,对他们的技能实力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在本科阶段持续突破。
  学院赋能: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为“硬核新生”筑梦
  面对高分学子的求知迫切与技能精英的成长渴望,智能制造学院早已做好准备。学院本科教学团队化压力为动力,为首批本科新生量身打造一套务实的教学方案:全面开放国家级实训教学示范平台,引入企业真实实操项目,让学生在“真刀真枪”中锤炼技能;同时实施“双导师制”,组建跨学科指导团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
  “这里不只是技能与理论共生的新起点,更是奔赴‘技能新高峰’的集结号。”智能制造学院党委书记江辉表示,“我们始终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师生同心协力,这艘满载希望的‘职教本科航船’,必将驶向卓越彼岸。”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朱红向新生送上寄语:“欢迎大家踏上人生新航程!希望你们善用学院一流实训平台与真实企业项目,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学会团队协作、相互成就;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将青春热情化为深耕领域的持久动力,成长为敢担重任、能做实事的技术人才!”
  2025级首批本科新生的到来,为武职大智能制造学院注入高分学子与技能精英“双硬核”的新生力量,与学院的优质平台、定制化培养形成共振。未来四年,他们将在这里以热爱为帆、以技能为桨、以匠心筑梦,而智能制造学院也将以这群新生为起点,书写职教本科育人的崭新篇章。(通讯员:高俊 姚皊子 王诚 吕鸿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