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上AI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用数智化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
赤胆忠心的关公、灵动可爱的国潮动漫人物、含苞待放的樱花,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近日在江汉大学一一亮相,让学校篮球场变身“非遗集市”,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赏,成为校园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
作为人工智能学院开展的特殊“入学教育”活动,来自该院2025级的600余名新生在武汉市技能大师、湖北省级非遗武汉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徐杨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传统技艺,感受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之美。
“面塑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和你们编写程序一样,每个动作都像敲下一行关键语句,细节错了,整个作品就会‘报错’。”在制作体验环节,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习了揉、搓、捏、刻等基础技法,面团在指尖翻转的同时,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同学们的距离。看着“人物”在手下成型,同学们感叹:“原来面团还能做出这么精致细腻的作品!”

该院VR红色教育自研社的同学们还在活动现场架设起三脚架、环形灯和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将十余件面塑代表作进行三维扫描。“我们希望利用VR+AI技术,将面塑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作,为开展非遗文化沉浸式教学和网络共享提供素材。”团队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分工协作,完成从数据清洗到贴图处理,再到交互脚本编写,逐步构建完成沉浸式VR“非遗面塑工坊”。

据悉,人工智能学院一直坚持把学科专业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不仅打造“VR+”智慧党建平台,通过“云端”红色教育,创新做好党建工作,还在学生“一站式”社区探索建立红色VR数字思政工作坊,以不追“大模型”,先做“小场景”方式,积极探索数智思政教育。近年来,该院《“VR+”数字思政让青年学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工作案例,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深化探索“人工智能+”,推动数智化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个性化与互动化发展,为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通讯员:王琦 李仁杰 马万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