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商贸赛道(高职组)中获金奖
2025-09-28 11:03:00
作者:
  近年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人众志成城,学校高质量发展步履稳健。我们推出“职教青年说·技能报国篇”系列报道,聚焦强校有我,心怀复兴梦想,技能成才报国,彰显使命担当,讲好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师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2025年,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商贸赛道(高职组)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代表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获得金奖。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提升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也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金奖的背后,是湖职人并肩作战与不懈坚守、“以赛促学、以赛促产”的生动实践,更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图景。
  围绕产业出精品
  湖北职院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孝感“4+2”产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组建农产品数智供应链专业群。联合成立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农产品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华中数智农特产品电商基地等,构建“四个共同”培养模式,共同建专业(组建数智供应链专业群)、共同建基地(打造“厂中校”实训平台)、共同育师资(聘请企业经理担任客座教授)、共同孵项目(联合培育“智慧文旅+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孝感市“一城五基地”建设,其中之一就是要依托孝感紧邻武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条件建设“华中地区重要商贸物流基地”。首衡城作为湖北省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商贸物流综合体落地孝感,锚定“武汉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功能,成为“一城五基地”中“华中地区重要商贸物流基地”的核心载体。
  从接到比赛通知的第一天起,竞赛团队在财经与旅游学院曹艳芬、徐斌华等带领下迅速进入状态,围绕世校赛商贸赛道的竞赛要求展开深度研讨。依托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数智农特产品电商基地两大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三方协同优势,系统梳理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深入挖掘产业链中的核心痛点,精准选取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参赛载体。结合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将新技术应用与关键技能点有机融入项目设计,凝练形成参赛作品《云商茶韵——数链驱动农文旅融合》,并制定出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聚合力推进项目落地与优化。
  “黄金搭档”
  财经与旅游学院由4名学生组建的参赛队伍,后来被师生称为“黄金搭档”。她们性格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特质——不服输、肯吃苦、敢挑战。宋巍老师回忆道:“她们是最强的,也是最拼的。”
  陈燕是团队中最沉稳的一个。她常说,自己做事的动力来自“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学校的培育,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每一个给予她机会的人。“我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这是陈燕对自己的评价。她带着感恩出发,做事一丝不苟,总能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任梦涵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她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家乡口音,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团队的“沟通担当”。“我喜欢与人交流,无论是游客还是评委,我都能找到共同话题。”任梦涵相信,真诚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在赛场上纵横捭阖更是如此。
  陈孝艳是团队中最踏实的一个。刚入队时,她只是一名备选队员。“那段时间有点焦虑,但我告诉自己,无论能不能参赛,都要把每一天的训练做好。”陈孝艳用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赢得了队长这个主力位置。
  郭鑫最初的角色是沙盘手,负责推广运营和逻辑构建。“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问题。”但当赛制改变,需要她担任演讲和数据运营时,这个内向的女孩选择了迎接挑战。
  每天都在精进
  “云商茶韵”项目需要面向不同游客传递茶文化,这就要求团队能时刻进行从乡音到多语种的切换。任梦涵的普通话带着乡音,团队成员在英语表达上也略有不足。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她们制定了严格的语言训练计划。每天早上进行普通话发音矫正练习,中午开展情景对话模拟各种游客提问,晚上则一起梳理沟通话术,反复琢磨茶文化核心表达。“最开始很煎熬,尤其是在英语表达,有点跟不上节奏。”任梦涵坦言,但我们互相鼓励,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知不觉就突破了瓶颈。
  团队成员主动申请学习新技能。陈燕为了完善场景演绎,一个月内啃下多个陌生知识点。陈孝艳每天不断演练、背稿,甚至克服障碍担任直播副播。郭鑫则在保持逻辑思维优势的同时,努力提升审美和设计能力。“为了保证演示流畅,我们用不到一周时间就背完了三万字的演讲稿。”"陈燕回忆道,“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
  “我们不仅要个人优秀,还要团队卓越。”宋巍、肖潇雨两位指导老师,将备赛任务拆解成清晰的阶段性目标,让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互相补位。“团队不是各自优秀,而是能把彼此的短板拼成向上的阶梯。”郭鑫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她们建立了“每日复盘”机制,每天比赛结束后都会总结当天的得失,及时调整策略。这种高效的协作模式,成为她们后来在赛场上应对突发情况的重要保障。
  获得国赛资格
  在省赛中,尽管团队配合默契,获得二等奖。这个稍显遗憾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有些失落。“我们明明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不够好?”任梦涵在赛后忍不住落泪。就在大家以为征程就此结束时,获得的国赛资格如曙光般刺破阴霾,团队每个人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这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陈燕说。
  从省赛的遗憾到重获国赛资格,比赛团队经历了巨大的情绪波动。指导老师宋巍及时介入,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肖潇雨老师的话让她们重新振作,省赛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它让团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突破瓶颈
  备战国赛之初,部分短板与框架优化瓶颈像两座大山横在面前。经过无数次激烈讨论,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面升级个人技能并重构框架。“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已经熟悉的模式,去挑战未知的领域。”陈燕解释道,“但如果不改变,我们很难在国赛中取得突破。”
  那段时间,实训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每一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每一次激烈坦诚的讨论、每一份相互支撑的信任,都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她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从理论学习到技能训练,从方案设计到模拟演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高强度的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保持良好状态,她们学会了各种减压方法。每天早上进行10分钟冥想;每周组织一次团建活动放松心情;互相鼓励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当你感到压力太大时,最好的方法是和队友交流,她们总能给我力量。”郭鑫说。
  临危不乱的团队默契
  比赛当天,大家都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意外发生了:设备突发故障。“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但看到队友们坚定的眼神,我立刻冷静下来。”陈燕回忆道。
  团队迅速启用备用方案,陈孝艳和郭鑫调整展示顺序,任梦涵临时增加了茶文化讲解环节,陈燕则灵活调整了演讲内容。那一刻,所有的训练都化作了本能反应。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她们最终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成功斩获金奖。
  半年磨一剑,磨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心态和品格。“成长比金牌更重要,我们证明了优秀的团队能将个人弱点转化为集体优势”郭鑫自豪地说。“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成长来自舒适区之外的挑战”陈孝艳总结道。
  站在熠熠生辉的领奖台上,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四位女生都明白:金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比赛既让大家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陈燕表示,“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湖职风采。”(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