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通、内外协同、三轮驱动——湖北师范大学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成效显著
湖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十年系统探索,成功构建并实践了“开放融通、内外协同、三轮驱动”的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该专业已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为新时代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师大方案”。
此次改革源于湖北省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部分学科教师短缺,教师现代化素养还不强等问题的深刻洞察。以2014年湖北师范大学启动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指导,小学教育专业启动了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系统性改革。
理念创新,构建“双向循环”协同机制
改革的核心是打破高校“关门办学”的壁垒。该校提出“解放思想、开放融通”的育人理念,构建了高校与小学深度协同的“双向循环”机制。通过让高校教师深入中小学,承担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课题研究,理解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通过与一线教师共同的课堂教学研讨深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样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表现,邀请小学名师参与培养全过程。与小学教师、师范生“共上一堂课、共做一个课题”等方式,形成了“师范生-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三位一体的临床型实践共同体,有效弥合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理论与实践学习之间的鸿沟。
模式突破,“三轮驱动”深化学习过程
为解决师范生学习“不入脑不入心”实践学习“走过场”的问题,专业创新性地推行“三轮驱动”教学法,即通过“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和“情境驱动”,将校内外学习场景中的任务复杂化、情境真实化。这一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显著提升了其面对真实教学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
平台赋能,拓展优质资源网络
为确保改革落地,专业大力拓展协同育人平台。与周边10余所示范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还与黄石师名师结成对,实施“双导师制”。同时,依托教育部协同提质计划、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支持教师海外研修、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与教研能力。
成果丰硕,育人成效与社会声誉双提升
经过十年建设,该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除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外,还获评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教材5本,建成6门省级一流课程;学生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以“专业情意深厚、实践能力强”的特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小学教师。
业内专家认为,湖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探索实践,系统回应了“如何培养小学卓越教师”的时代命题,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成功范式。(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