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系统构建了“党建领航、四维驱动、六级协同”的立德树人工作新体系。从井冈星火到“映山红”支教,从“六级联动”党课到服务直播助农,一系列生动实践将党的教育方针深深融入荆楚大地,也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镌刻在青年学子心中,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经管人才交出一份厚重答卷。
一、党委掌舵领航,打造“六级联动”红色引擎
“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党。”学院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起“党委—党支部—党员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六级联动机制,系统打造“头雁领航”党课、“青心向党”工作室、“党员先锋岗”等红色育人矩阵,推动党的组织优势直达育人一线。
“头雁”引领方向。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师生党支部,将“作风建设与党性修养”专题党课开设在思政课堂、专业教育、学生社区与乡村振兴现场,实现组织建设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
“支部”攻坚克难。各党支部创新构建“一个党委中心、两级组织联动、三类载体支撑”的“123”组织体系,推动支部党员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奖项7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余项。
“党员”示范带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寝室、党员帮扶岗等,推动实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形成组织带动、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深入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均50余场,直接覆盖服务人群3万余人次。
二、全员协同联动,绘就“三全育人”同心圆
学院坚持系统思维,打破条块壁垒,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具化为“任务书”“流程图”与“责任链”,凝聚育人合力。
全员入列,构建育人共同体。整合专任教师、思政教师、校友、企业导师及家长等多元主体,搭建“家—校—企—社”四方协同育人平台。年均开展线上线下家访100余人次,共建校企实践基地20个,并配套设立校友奖学金,精准激励在学业、竞赛、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全程贯通,实施阶梯式培养。围绕学生从大一至大四的成长规律,系统设计“红色启航—专业赋能—双创淬炼—职场扬帆”四年贯通的培养路径,将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与就业指导全面纳入学分管理与综合评价体系。
全域浸润,营造立体化育人生态。线上打造“青春经管”新媒体矩阵,年均推出原创网文、微党课、红色短视频及科普短视频等优质内容百余项,全平台总浏览量突破3000万。线下建设“红色文化走廊”“院史初心展馆”等实体阵地,实现“每面墙壁会说话、每处景观能育人”。
三、四维融合驱动,打造立德树人“升级版”
“红色铸魂”强化价值引领。持续开展“庆七一·红心向党”主题教育,形成“领航、铸魂、赋能、传承、力行、传声”六大板块;邀请孝感市委党校专家、武汉大学教授、银龄教师同台授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春叙事”。
“专业赋能”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对接“数字中国”建设,将数字经济、直播电商等前沿课程引入革命老区,师生共创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单场直播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量提升35%。
“实践砺行”拓展育人场域。组建“经彩青春服务队”,持续打造映山红支教、金融反诈、电商助农、文明测评四大实践品牌,14年来累计组织志愿者达万人次,服务总时长超过6万小时。
“文化浸润”涵育时代新人。将中华简牍文化、校本红色历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开设“穿越云梦泽”沉浸式课堂;每年举办“5·25心理健康节”“劳动教育周”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与美学熏陶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党建引领发展,结出育人事业丰硕成果
“党建强”带动“事业兴”。近三年来,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曹萍萍、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邓金城等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党委连续两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学团工作在校级考核中蝉联第一,志愿服务项目获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60余次,累计覆盖及影响超3000人次。
“面向未来,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院治学、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发挥‘六级联动、四维驱动’的特色优势,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经管智慧与青春力量。”学院党委书记在新学期工作部署中发出新的动员令。站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楫争先、勇立潮头,让党旗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刘莉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